【能力培优】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配套特训题库: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培优训练题+情景创新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能力培优】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配套特训题库: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培优训练题+情景创新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9-07 20: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身边的化学
【培优训练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
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2.(淄博中考)下列关于化学的相关看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科学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
B.化学科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C.实现物质或能量的转化是人们开展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厦门中考改编) 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 )
A.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发现抗氧化性强的准晶体
B.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
细胞
C.厦门纳润公司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4.(遵义中考)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下列行为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
A.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B.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牛奶含氮量
C.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D.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尿素、恩诺沙星、无根剂等非食品添加剂
【情景创新题】
5.(滨州中考)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我,化学是你》。其中写道:“…你我你我 要温暖漂亮 化学提供 衣装婀娜;你我你我 要吃足喝好 化学提供 营养多多;你我你我 要飞天探地 化学提供 动力几何;即使你我的身心健康 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参考答案
1.B 【解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产地属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2.B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A的说法正确;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乱砍滥伐造成的,所以B说法是错误的;实现物质或能量的转化是人们开展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D说法也是正确的。
3.D 【解析】A项中涉及的“抗氧化性”、B项中涉及的“分子”、C项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等都是与化学相关的专业术语,故A、B、C项中的科技成果都属于化学成就;而D项属于物理成就。
4.C 【解析】地沟油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故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三聚氰胺容易在人的肾脏沉积,造成结石,所以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牛奶含氮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人体食用适量的碘元素可防止甲状腺疾病,所以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人长期食用添加尿素、恩诺沙星、无根剂等非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可致癌。
5.C 【解析】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使得人类以前没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医治,保障了人体健康;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使人类在生活中使用了很多新材料制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低碳经济是指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而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所以并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化肥能为庄稼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培优训练题】
1.(广东竞赛初赛)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10 mL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应将滴管口紧贴试管内壁
C.酒精灯用完后,立即用嘴吹灭
D.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洗涤干净
2.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
A.小于6 mL B.大于6 mL C.等于6 mL D.无法确定范围
3.(中山竞赛改编)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称量NaOH B. 振荡试管 C. 添加酒精 D. 胶头滴管的放置
4.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人身伤害。请填写下列错误的操作,或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的操作 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2) 用合格的量筒量取5 mL液体,实际只有4.9 mL
(3)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 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固体,实际只有4.8 g
5.(自贡中考改编)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某同学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部分明显炭化。
(1)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__________的温度最高。
(2)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情景创新题】
6.2011年3月31日,家住灵宝市的王先生带儿子到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不想取药的时候工作人员竟然弄错了药品,把“头孢曲松钠”取成了 “头孢唑林钠”, 导致患儿死亡。以此为鉴,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否则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应取1~2 mL;B项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垂直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C项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
2.B 【解析】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则读数15 mL是正确的;俯视读数时,读数偏大,实际液体量少,即剩余液体不到9 mL,则倒出的液体大于6 mL。
3.A 【解析】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且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中称量,要放到烧杯中称量。
4.(1)对人造成烫伤或腐蚀   (2)读数时俯视刻度 (3)引起灯内酒精燃烧或爆炸
(4)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
【解析】(1)因加热时液体的温度较高,液体可能具有腐蚀性等,则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可能会对人造成烫伤或腐蚀;(2)因利用量筒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根据“俯视读大量少”可知,可能是读数时俯视刻度造成的液体的体积小;(3)因酒精易挥发,酒精能燃烧,则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4)由利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正确操作中固体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放反砝码与物质时,固体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质量,则实际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可能是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
5.(1)与外焰接触的部分变为黑色,其他地方无现象 外焰 (2)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3)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6.实验时要认真核对药品标签,以免取错药品;实验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实验失败,发生事故。
1.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培优训练题】
1.(全国竞赛题改编)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甜菜的生长 B. 蔗糖的发酵
C.乙醇的蒸馏 D.乙醇的燃烧
2. 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制作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3.(河南竞赛预赛)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情景创新题】
4.在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S.L.Millte)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混合,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地发现仪器中果然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你从米勒的实验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5. 2011年7月22日凌晨4点左右,京珠高速从北向南948公里处,河南信阳明港附近一辆35座大客车发生燃烧导致41人遇难。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起火车辆燃烧速度非常快,估计车上携带有易燃易爆物品,但是不排除因夏季高温,客车长期行驶导致客车燃料自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火灾现场的相关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火场周围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B.客车内物品燃烧放出热量将玻璃熔化
C.救助人员迅速向火区喷水,发现有大量白汽产生
D.部分乘客头发和衣物被烧焦
(2)下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煤生产化肥和农药 B.用石油炼制汽油
C.用食盐制取氯气 D. 用铁矿石炼铁
(3)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请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现象”填空。
①汽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 ______ ; ②汽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能在空气中燃烧 __ ;③点燃汽油,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__ ;④实验表明,汽油燃烧后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 。
(4)试设计不同的方案,区别水与汽油,简述操作方法和判别依据。
方法一: 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 。
(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结合题给材料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甜菜生长需要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蔗糖发酵是蔗糖与氧气发生了缓慢的化学反应;乙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 C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用铝制作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
3. D 【解析】A项浓硫酸使白纸变黑,是浓硫酸的脱水性,发生化学变化;B项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C项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熟石灰;D项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是色素溶解到酒精中,发生物理变化。
4. A 【解析】实验中加入的物质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结果出现了氨基酸,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1)D (2)B (3)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化学现象 ④化学变化
(4)闻气味的方法。有气味的是汽油,没有气味的是水 点燃法。能燃烧的是汽油,不能燃烧的是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汽油这种化学产品易燃烧放出热量,常用于车用燃料,促进了交通事业发展,但如果存放或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解析】(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衣物、头发燃烧产生了新物质。(2)石油是由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它们的沸点不同,采用加热分馏的方法可将它们分离,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3)描述物质性质时,常出现“可以”“易”“能”等判断词或直接用“具有××性”的形式;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是其性质的表现形式。题中叙述的颜色、状态、挥发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是化学现象。(4)根据生活经验和物质的性质进行区分,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抓住两者气味或密度不同来鉴别;从化学性质的角度抓住汽油易燃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采用燃烧法鉴别。(5)答案不唯一,我们可以以易燃易爆物品——汽油为例从化学物质利与弊两方面思考作答。
第一章综合练习
【培优训练题】
1.(安顺中考题)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看油是否透明 B. 闻油是否有异味
  C.问油的生产厂家 D. 取油燃烧,听是否发出噼啪响声
2.(2011全国竞赛题改编)联合国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下列提法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 )
A.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C.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D.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全国竞赛初赛题改编)下列实验操作会使称量或测量得到的数值一定偏小的是 ( )
A.用砝码已生锈的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B.称量药品时砝码和药品放反了
C.称量时砝码已等于药品质量、游码未归零
D.用量筒量取10 mL液体时,俯视时刻度10 mL,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
4.(黑龙江初赛题)纳米技术是各国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1 nm=10-9 m,当材料晶粒的直径小于1 nm时,材料的性质就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各种块状金属有各种不同颜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的颗粒时,都成了黑色。实验室里使用的“还原铁粉”是黑色的,而“还原铜粉”则为紫红色粉末。纳米氧化锌能吸收雷达电磁波,可作隐形飞机的涂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还原铁粉的晶粒小于纳米尺寸
B.还原铜粉的颗粒小于纳米尺寸
C.黑白照片底片上的银颗粒小于纳米尺寸
D.隐形飞机就是肉眼看不到的飞机
5.(江苏初赛题改编)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 CuO粉末 ②用10 mL的量筒取8.25 mL水 ③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将玻璃管直接插入胶皮管中 ④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⑤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2 mL液体
A.①③⑤ B.①④ C.①②④ D.③⑤
6.(2013盐城中考题改编)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 性,属于 性质(填“物 理”或“化学”)。
(2)下列对铁的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a.铁锅加热到1535℃变成铁水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
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d.铁能导电
①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下同);
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7.(江西初赛题)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氮5与氮气不同,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氮气和氮5的异同点
氮气 氮5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请你想象一下N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两条)
、 。
8.在介绍量筒使用时,老师强调:它只能量取常温下的液体,否则易引起较明显误差。小明同学感到困惑,如果非常温下量取到底是偏多一点还是偏少一点呢?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并有初步结论。
(1)请你概括小明同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是 。
(2)小明同学在实验前做出了猜想,你认为可能的有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膨胀系数:水>玻璃,你认为最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结论是

【情景创新题】
9.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是电池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电池的产量和消费量达140亿只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我国目前对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每年报废的上百亿只废电池大部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请你就“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问题提出一个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
(1)如右图所示干电池剖面图,请你推测锌
筒、铜帽、碳棒等都具有 性质。
(2)你主要想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3)简要说明你如何进行这项课题研究。
参考答案
1.D 【解析】油燃烧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2.D 【解析】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化学也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3.D 【解析】生锈的砝码质量增加,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大;称量药品时砝码和药品放反了,若没有用游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用到游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称量的固体质量才会偏小;称量时砝码已等于药品质量、游码未归零,称量的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称量的质量偏大;用量筒量取10 mL液体时,俯视时刻度10 mL,实际液体的量不到10 mL,偏小。
4.C 【解析】金属银的颜色是银白色的,而黑白照片底片上的银颗粒却是黑色的,说明银颗粒小于纳米尺寸;铁粉颜色是黑色的,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被氧化成黑色氧化物;隐形飞机表面涂有纳米氧化锌不能被雷达发现。
5.B 【解析】量筒的精确度是0.1 mL;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要将插入胶皮管一端的玻璃管用水润湿;胶头滴管不能量取定量液体。
6.(1)导热 物理 (2)①a ②c
7.(1)
氮气 氮5
物理性质 气体 固体
化学性质 稳定 极不稳定
(2)作燃料、炸药等
【解析】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描述的范围,结合试题所提供的新信息,判断出相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准确找出二者性质的不同点。
8. (1)非常温下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常温下量取的体积是偏多还是偏少
(2)a.非常温下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常温下量取的体积偏多
b.非常温下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常温下量取的体积偏少
c.非常温下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和比常温下量取的体积一样多
(3)非常温下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比常温下量取水的体积偏多
9.(1)导电 (2)废电池产生污染的原因(或电池的结构及组成或我国废电池处理的现状或社区废电池回收的情况调查或废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等合理答案即可) (3)实验方案、调查方案、访谈计划等合理答案。
【解析】(1)联系生活实际推知金属、碳棒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解题时要注意提出与主题相关的要解决的问题或课题;(3)解题时要结合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案。
糊状物质A
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