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4 16: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第十一课
目录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01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02
知识回顾、拓展:
帝国名称 兴起 衰落
波斯帝国 (前550-前330) 大流士一世时期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年至449年)后走向衰落,后被亚历山大灭
亚历山大帝国 (前336-前323)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前323年帝国分裂
罗马帝国 (前27-前476) 屋大维建立帝国, 2世纪左右地跨亚欧非帝国 395年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拜占庭帝国 (395-1453) 查士丁尼时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阿拉伯帝国 (632-1258) 7世纪默德建立; 8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帝国 125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奥斯曼帝国 (1299-1922) 奥斯曼一世建立,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帝国 一战后分裂,1922年被凯末尔革命推翻,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希腊城市底比斯被夷为平地
腓尼基名城推罗大屠杀
波斯波利斯
遭到劫掠
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
思考: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的传播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B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时间:
公元前334年
(3)分裂: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
1、亚历山大远征
(2)过程: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4)远征的影响:
破坏性:
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建设性: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发展,促进了“希腊化时代”到来。
“希腊化世界”: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
“希腊化时代”:
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屋大维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角度)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1)概念释读:
思考:
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新郎新娘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这说明亚历山大
A.力推希腊人与波斯人的融合
B.试图消灭波斯民族
C.主张东西方民族平等
D.试图融入波斯上层社会
A
①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②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③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
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⑤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2)“希腊化时代”的表现:
学识之窗(P63页):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1)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2)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试图获国王的有利判决。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蒙古帝国概况:
材料: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成果传入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制图、医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这些都对西方社会的变革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蒙古西征带给世界的影响。
材料: 《马可 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 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材料: 蒙古军西征时,从东方迁入欧洲的蒙古人、汉人、钦察人和其他民族逐渐定居于欧洲。同时,欧洲居民也受到西征军的影响,有不少迁徙到了东方。
——阿达利比士《蒙古西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3、蒙古西征的影响:
⑴破坏:蒙古的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⑵客观进步:蒙古的三次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⑶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的影响可分两大地域来看。
(1)对中亚和西亚的影响。
表现在: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不过后来又逐渐恢复了;一批蒙古人(主要是军队)移居至此,致使该地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但他们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和民族同化。
(2)对中国的影响。
表现在:大批中亚、西亚移民来华,成为“色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这些移民的后裔大部分与汉人融合;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元朝灭亡后,基督教的影响基本消失,但伊斯兰教的影响得到部分延续;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西方的了解有明显进步。
思考点(P64页):
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前334年
1260年
约前30年
时空思维
1219年
1275年
前323年
蒙古三次西征
(1219—1224)(1235—1242)
(1252—1260)
马可·波罗来华
列班·扫马访欧
亚历山大远征
亚历山大去世,
帝国逐渐分裂为三个主要国家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西亚、北非的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两位欧洲传教士、马可·波罗、列班·扫马);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大批移民由西向东迁,进人中国中原地区) ;亚欧内陆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希腊化时代”
东西方交流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交锋:亚历山大远征
重构:希腊化时代
交锋:蒙古三次西征
重构:东西方交流
①破坏欧亚文化;
②东西方交通畅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民族迁徙、交融,民族分布格局变化;
④欧亚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⑤改变宗教分布;
⑥促进西方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
①引发文化冲突,造成文化断裂;
②以希腊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交融;
③促进民族之间交融;
④希腊文化中心转移;
⑤传承、发展古希腊文化;
⑥西亚北非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仍长期保持;
课堂小结
查阅资料,了解上述观点有何历史依据。
(1)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一定程度促进了械征服地区文化及商业的发展。
(2)蒙古帝国的崛起,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改变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组织。
(3)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大陆内部的民族分布产生了一定变化,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
(4)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建立,客观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基督教的再度东传正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表现,随着征服地区的不断扩大,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学习拓展(P65页):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