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洋务运动课时练习
选择题
1.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发展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2. 下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计划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 )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A. 实现教育西方化 B. 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C. 发展排外顽固势力 D.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3. 下列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一些著名的工业企业,其中体现“自强”口号的是( )
A. 福州船政局 B. 湖北织布局
C. 汉阳铁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4.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轮船招商局
C. 创办福州船政局 D. 设立京师大学堂
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面对边疆的严峻形势,采取的举措有( )
①组建新式洋枪队 ②创建近代海军
③设立台湾行省 ④派左宗棠收复新疆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电报、邮政、铁路等企业,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工业企业纷纷建立起来。上述内容说明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是( )
A. 发展了近代一批军事工业
B. 发展了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 赶上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水平
D. 筹措到大量的发展资金
7.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B. 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 洋务运动派遣了留学生
D. 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
8. 有学者指出: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 、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秩序
B. 清军受到洋人军队的剿杀
C. 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D. 地方官吏主张进行洋务运动
9.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
A. 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 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 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 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10.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1.1861年至1895年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50多个,总投资额约5000多万两白银,雇佣工人约3万名。据此推知,洋务运动( )
A.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维护了清王朝统治 D.全面推进近代化
12.洋务运动中,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创办( )
A.福州船政局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湖北织布局
13.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2022·福建厦门·八年级期末)19世纪60至90年代的中国,曾出现一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5.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D.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16.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左宗棠 邓世昌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血战黄海
坚守虎门 B.收复新疆 C.保卫天津 D.鏖战长沙
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是由什么派别发起的?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2)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为“自强”进行的实践探索。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并概述其历史地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宗棠根据《详议创设船政章程》中“办厂兴学”指导思想,创办了船厂及其附设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其中后学堂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见下表。
学堂 专业 培养目标 学制 理论课 实践课
驾驶学堂 航海驾驶 近海及远洋 航行人员 5年 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天文、地理、航海数学、地文航海 堂课3年,舰课2年
轮管学堂 航海轮管 舰船轮机管理专业人才 5年 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力学、机械制图、机器结构、机器和仪表操纵 堂课厂课交替进行,定期航海实践
——摘编自邢海燕《福州船政学堂——中国近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发端》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洋务派于 1872年-1896年间,先后选派“资禀颖悟”的幼童达209人到美、英、法、德等国学习。其中,洋务派要求留欧学习轮船制造和驾驶的学生,回国后“能放手制造新式船机及全船应需之物”,“能管驾铁甲兵船回华”等。从1875年到1908年止,由归国留学生独立设计和制造的大小兵船、商船“已达四十号”,其质量连英国都“盛称美备”。
——摘编自候耀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1)结合材料一,写出福州船政学堂的上级主管军工企业名称,并概括该学堂在培养目
标和课程设置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的基本概况。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倡导和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作用。
答案
1-5CBABD 6-19BBCBD 11-16BDABDB
17、(1)运动:洋务运动。
派别:洋务派。
(2)原因:中国的技术不如西方国家。
探索: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3)原因:改革浮于表面,只学习了西方的技术。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18、(1)福州船政局,海军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然科学占很大比重。
(2)主要向美、英、法、德等国学习,学习轮船制造和驾驶,归国留学生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小兵船。
(3)是近代教育的开端;引进了西方科技,推进了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