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 章末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内能 章末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3 19: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章末复习
第十三章 内能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
分子
原子
(2)人们通常以   m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10-10
(3)分子、原子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只有借助   才可以观察到它们 。
电子显微镜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分子都在______地做_________运动;温度越_____,分子运动越剧烈,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__。
不停
无规则

分子热运动
剧烈程度
二、分子热运动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_________不同而已。不能错误的认为 0℃ 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 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
彼此进入对方
2.扩散现象
(2)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_____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______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气体、固体的扩散能力由强到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的做_________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_。
(4)注意: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_______物质之间。比如冷水和热水混合就不属于扩散现象。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 
气体
固体
气体、液体、固体
不停
无规则
存在间隙
不同
分子热运动
引力和斥力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
B.热水和冷水混合成温水
C.沙尘暴起,漫天尘土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D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刮痧,刮痧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渗入人体的速度 (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在刮痧的过程中人们能闻到刺鼻的药味,这属于 现象。
加快
扩散
用如图1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1)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瓶。(填“A”或“B”)
(2)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
B
A瓶中气体颜色变深,B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4)如图2所示,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读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

变大
引力
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肥皂泡可以吹得很大而不破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纸屑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压紧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A
内能
一、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与分子______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理解物体的内能:
a.内能是指___________的内能,不是一个或几个分子的内能;
b.________物体在_______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c.内能与机械能_______;
3.影响因素: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动能
势能
整个物体
任何
一切
不同
质量
状态
温度
体积
种类
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D
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动能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C.物体的机械能为零,它的内能一定不为零
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C
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1)请你根据内能的概念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并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内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推理依据: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杯水,其中甲中的水较少,其他三杯水质量相同。根据上述的猜想,再次推测哪杯水的内能最大: ;依据是 。 两杯中水的内能大小不好进行比较。
甲和乙
质量
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多,所有分子动能、势能总和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丁中的水质量最大,温度最高
内能
1、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________与________
a.热传递的条件:存在________;其实质是内能的______;
b.做功的实质是_____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_______的。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热量。
a.热量是一个______量,可以用“______”或“______”来表述,不能用“具有”表述;
b.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_____。
热传递
做功
温度差
转移

等效
内能
过程
吸收
放出
等效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判断在下列现象中,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填“增加”或“减少”)
(1)一杯水吸收热量,它的内能 。
(2)锯木头,锯条发热,锯条内能 。
(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胎内空气的内能 。
增加
增加
增加
2021年9月16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形成火球进入黑障区(如图)。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火球”的形成不相同的是(  )
A.敷冰降温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
A
内能
三、内能、热量、温度
同一物体:
f.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e.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 )____________________;
d.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____________________;
c.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b.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____________________;
a.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 )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冰熔化)
外界对其做功
物态变化(冰熔化)
吸收热量<对外做功
外界对其做功
下列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C
3.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代表质量为______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______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J;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与它的______和升高的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热量
质量
温度
1 kg
1℃
2.公式: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J/(kg·℃)或J·(kg·℃)-1
4.2×103 J/(kg·℃)
4.2×103
(2)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_______,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本领_____,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本领_______。吸热能力越强,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
比热容
强弱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
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可能不同
D
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乙液体的比热容大于甲液体的比热容
C.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较长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小于乙液体
B
海滨城市葫芦岛气候宜人。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
(填“大”或“小”),所以该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 (填“大”或“小”),白天时海风多是 (填“从陆地吹向海面”或“从海面吹向陆地”)。


从海面吹向陆地
比热容
4.热量的计算公式:
一般式:_________;热平衡关系式: __________
d.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t(℃),升高了t(℃),降低t(℃),降低了t(℃)对应的是温度的_______,而升高到t(℃),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________为t(℃)。
Q=cmΔt
Q吸=Q放
变化量
末温
c.如果吸、放热过程中存在着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这几个公式。
b.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到国际单位制;
a.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进行热量计算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宇”牌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有200kg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1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天气原因,水箱内200kg的水,温度从90℃降低到5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解:
(1)水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J/(kg·℃)×200kg×10℃=8.4×106J;
(2)水温度从90℃降低到50℃放出的热量:
Q放=cm(t0-t)=4.2×103J/(kg·℃)×200 kg×(90℃-50℃)=3.36×107J。
学过比热容后,小方为了测量炉温,设计了一个方案,将100g的某金属块放炉内加热到与炉温相同时取出,并立即放入250g,温度为20℃水中,致使水温最后升高到60℃(不计热损),请计算炉温。[c水=4.2×103J/(kg·℃),c金=0.42×103J/(kg·℃)]
解:质量为250g、温度为20℃水中,温度升高到60℃,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250×10-3kg×(60℃-20℃)=4.2×104J,
因为没有热量损失,所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Q放=Q吸=4.2×104J,
设炉温为t0′,则金属块的初温为t0′,金属块的末温为60℃,
金属块质量:m金=100g=0.1kg,
由Q放=cm(t0-t)可得: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1.根据下方实验装置图,你能总结一下所需实验器材吗?
天平、停表、2个相同规格的温度计、2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2个相同规格的烧杯、适量的水和油……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2.这些实验器材都起什么作用呢?
天平:
停表:
温度计:
电加热器:
测量相同质量的水和油
测量水和油的加热时间
测量水和油的温度
热源,加热水和油(也可用酒精灯)
3.组装实验器材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要自下而上进行安装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4.实验中会用到哪些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控制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
(1)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2)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得多少。
转换法:
(1)通过观察相同加热时间内温度变化量的大小来判断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比较相同的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间来判断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5.实验解读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相同热源?
为了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
为什么加热装置选电加热器更好?
更容易控制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内部加热,热量损失少。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1)实验中应量取 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通电后液体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2)通过实验发现当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A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推断当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液体升高温度较多。
(3)如不考虑其他方面因素,仅从吸热能力
方面考虑,在这两种液体中选 液体做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
质量相等
B
热传递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