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9-10 09:1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授课者:水碾初中 黄平
课题
13.1《全等三角形》
教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目标准备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够识别图形的全等。
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个的位置,使它们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准备
复写纸、剪刀、半透明的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难点
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问题情境:
1、展现生活的大量图片或录像片断。
片断1:图案
片断2:
片断3
2、学生讨论:
(1)从上面的片断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再举出生活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1、丰富的图形和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2、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全等图形。
图片的收集与制作:
收集学生讨论中的图片。
讨论(或介绍)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扎针眼等制作类似图形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有人用“全等形”一词描述上面的图形,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合理,就给予认可。
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给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列举反例,强调定义的条件。
提出问题“你能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吗?你是如何构造的,与同伴交流。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学生运用自制学具理解)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
通过构图,为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奠定基础。
解析、应用与拓广:
学生用半透明的纸描绘教科书91页图13.1-1中的△ABC,然后按“思考题”要求在三个图中依次操作。(或播放相应的课件)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以图13.1-1中的两个三角形为例,介绍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读法、写法,并说出图13.1-2、图13.1-3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写出相等的边和角(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
学生运用自制的现两块全等三角形模板,用平移、翻折、旋转等方法,先独立拼出教科书92-93页中的5个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再与同伴交流,你还能够拼出其它图形吗?
善于对基本三角形变换出各种图形,观察它们的对应边、对应的变化,体会当公共边、公共角完全或部分重叠时,如何快速地寻找。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拓展与延伸:
议一议:下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能把它分成三个、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例1:已知△ABC≌△DEF,∠A=96°,∠B=25°,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
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鼓励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观察、尝试找到分割的方法,并可用分出来的图形是否重合来验证所得的结论。
随堂练习:
1、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 。
2、△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 。
3、△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 是对应角;AB与 是对应边,BC与 是对应边,AC与 是对应边。
4、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小结提高:
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应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
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规范书写格式。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92页习题13.1第1题,第2题,第3题。
选做题:教科书92页习题13.1第4题。
设计思想:
本设计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完成对三角形实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既培养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构造五对全等三角形”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学生可以采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扎针眼、描图等方式获得,这往往因不同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而有所不同,显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得到全等三角形,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实现他们对全等三角形关键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大家在交流中都能得理解,分享成功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想过程,而这样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和把握,从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经历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了数学活动的方法,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背景资料:
魔术师的地毯
一个魔术师拿着一块边长为8m的正方形地毯找一个地毯匠,要地毯匠把地毯改成长为13m、宽为5m的长方形地毯,地毯匠算了算:面积由64m2改成65m2,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魔术师却说:“你按我的办法剪裁,保证没有问题”,魔术师拿出一张图给地毯匠看,按图1中粗线裁剪后,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梯形和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按照图2就可以拼成一个5×13(m2)长方形,地毯匠横看竖看,始终看不出破绽,但又不敢下剪刀,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如果你仔细画一个大一点的图,就会发现在5×13的长方形中,中间接缝是有空隙的,这个空隙的面积恰好是1m2)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