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4 09: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时训练
选择题
1. 下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
A.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B. 《1860:圆明园大劫难》
C. 《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
D. 《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2. 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海域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 邓世昌 B. 左宗棠 C. 丁汝昌 D. 叶志超
3. 光绪二十一年(光绪元年是1875年),张之洞等人的奏折指出,“如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反抗闹事,各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结果会弄得‘民穷财尽,国防解体,海军无归宿,陆军无利器,各国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内变将出……战争无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洋务’。”该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天津条约》
4.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后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5. 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 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这实际上反映了(  )
A. 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
B. 《马关条约》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
D.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右图是著名历史漫画《时局图》,该漫画反映的是(  )
A.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D.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 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俄国
8. 《日清战争前的日本对清战争准备》一文中写道:“日本从政府到军队,预先就设想了和中国交战的时机并做了尽可能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才断然出兵的。而且,日中间的交战,至少从1887年开始,具体的作战计划就已经被构想出来了。”对这段史料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场中日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B. 有助于分析此次战争的历史影响
C. 可以具体了解此次战争的作战计划
D. 说明日本发动此次战争蓄谋已久
9. 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该学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
A. 军事制度落后 B. 政治腐败
C. 武器装备落后 D. 统帅无能
10.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位史学家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 使中国蒙受屈辱 B. 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C. 激发了中国人的救亡意识 D. 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1.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战后则是“投资+特权”,这里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黄海海战 D.《马关条约》
14.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 )
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15.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下所示,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6.1895年3月,邵阳市籍湘军将领魏光焘率部抗击进犯牛庄(辽宁省境内)的敌军,三换坐骑,浴血奋战,表现出了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英雄气概。材料中的敌军是指(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甲午战前,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战后反思》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二 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败,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买官卖官,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
(2)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材料三 那是多么黑暗屈辱的一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
18.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一位外交官说:“欣慰的是,和约的签订,我们将获得巨大的权益,……毫无疑问对诸列强而言,新局面的取得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成果的继续和完善”。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和约”指什么?“我们”最有可能指哪国侵略者?
(3)为什么说甲午战争后的局面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成果的继续和完善”?
答案
1-5CACDB 6-10BBDAC 11-16CCCCBC
17、(1)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判断不到位,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放松国防建设,削减军费预算。
(2)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清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清政府腐败无能。
(3)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催生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18、(1)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地。(或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
(2)《马关条约》。日本。
(3)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国家主权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签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因为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