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习
选择题
1.“邓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3时30分,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海面上沉没。”该段叙述的是( )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大战 D.廊坊保卫战
2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曾接到李鸿章的电文:“有警时,丁提督应率船出傍台炮线内合击,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这一命令直接导致清军( )
A.黄海海战失利
B.丧失黄海制海权
C.北洋舰队覆没
D.丢失九连城等地
3.美国纽约《世界报》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图片与之相关的是( )
4.一位曾到重庆游历的外国传教士在日记中写道:“这里已经和上海、广州一样成了我们的天堂,我们的商船不再受盘查……”传教士的记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时
B.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时
C.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后
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后
5.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898年 1900年
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6.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被称为“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在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不久便作用于中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日本“大陆政策”对中国影响的是(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香港岛给日本
③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④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下面漫画描述:渔夫(日本)钓鱼,远处伸出来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方写着“欧洲的干预”),鱼身写有“辽东半岛”四字。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引发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1899年,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也将保护未来的利益”。这主要是由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美国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
9.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这句话最能说明( )
A.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B.中国力避冲突,避战保船
C.中国是日本占领朝鲜的障碍
D.日本独吞朝鲜后入侵中国
10.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参与对日作战,光绪皇帝下了几道诏书去调遣南方的部队和军舰,都调而不动。普通百姓对战争要么毫不知情,要么毫不关心,许多前线官兵的家属甚至来信叮嘱“善自为计,勿当前敌”。这表明( )
A.指挥失误导致中国战败 B.武器落后是战败的主因
C.清廷不断强化地方控制 D.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11.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B.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13.1894年11月美国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具。”能佐证该报道的有力史实是( )
A.参加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市民 B.甲午战争日本制造了旅顺屠城事件
C.强行占领山东青岛等地 D.甲午战争中中日黄海大战的惨烈
14.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史称“公车上书”。他们反对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邓世昌 D.李秀成
16.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农历甲午年,“甲午年”是指( )
A.1896年 B.1895年 C.1894年 D.1893年
17.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示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C.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8.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束于1895年”
B.“战争中侵略者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威海卫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非选择题
19、代以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请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事件的浮雕?图2再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哪一战役?图3再现了中国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哪一事件?
(2)李明同学为历史小报搜集了下列人物图片,请协助他完成资料卡。
姓名:林则徐 事迹: ____ 姓名: ____ 事迹: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姓名:洪秀全 事迹: ____
(3)读下列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4)中国军民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大都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0、“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整山河——水下考古发现
材料一 2013年,辽宁丹东港作业船在新港清淤过程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甲午战争中沉没在此交战海域的战舰有:经远、致远、超勇、扬威等
2016年9月,刻有陈金揆(时任致远舰大副)名字的望远镜出水
2015年9月17日打捞出一批瓷片,拼出一个瓷盘状,瓷盘中心有两个篆字,上面的是“致”,下面的是“远”
根据材料一,判断“丹东一号”是北洋水师的哪一艘战舰。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铁甲无声——海权意识觉醒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炮台并攻破京津。此后,中国沿海防御的重点开始北移。1870年6月,英、法、美、德、意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一带示威,再次促使京畿地区的海防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摘编自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的目的。
材料三 海军首脑部门的缺乏,海军不统一、互不统属,使得其力量分散。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的意识,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
——摘编自聂慧丽《黄海海战结局再认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1、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经过一系列侵略战争战争,一步步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5BBCCC 6-10ACBAD 11-15DCBCC 16-18CAD
19、(1)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天平天国运动。
(2)虎门销烟。邓世昌。领导天平天国运动。
(3)忧国忧民、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
(4)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0、(1)致远舰。依据:沉船吨位大,与致远舰相符;发现沉船海域与黄海海战时致远舰沉没区域大致相符;发现了刻有致远舰大副名字的望远镜;发现的瓷盘上有明确的“致远”二字。
(2)保卫京师;抵抗来自海上的列强侵略。
(3)海军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缺乏周密的计划与战略;海军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力量分散;缺乏海权意识;战略失误。
21、(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清朝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意见分歧,相互掣肘;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仓促应战;装备较日本处于劣势,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