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3 22: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 1 课
清平乐 ·村居
(《古诗词三首》共 3 课时,此为第 3 课时)
一、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 是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课文, 教学重点落在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 初步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上, 文章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 对一种幸福和谐的幸福生活的欣赏与赞美之情。本文虽为古诗词, 但全词清新质 朴,浅显易懂,贴近学生,便于体悟。
四年级学生, 由于年龄特点, 各方面能力初步显现, 处于过渡期, 一方面认 知能力有限, 对本课中“茅檐”、“翁媪”等词语的理解存在困难; 另一方面, 他 们对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如“织鸡笼”、“剥莲蓬”等又比较感兴趣。因此, 在文 本学习中, 教师采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重难点的词语; 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来 夯实古诗词的停顿训练以及对情感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 从不同角度理解作者 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锄、剥”2 个生字,会写“茅、檐”等 5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抓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 通过想象画面,让学生感知词中描绘 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搜集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词。
教师: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读课题,明文体
(1) 背诵回顾古诗《村居》。今天, 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以村居为题目的词《清 平乐 ·村居》。
(2) 释义词牌名,“清平乐”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曲调等。你还 知道哪些词牌名?
提示: 蝶恋花、西江月、水调歌头……
设计意图:
考虑到教材课文中首次出现词,巧在二年级学生学过《村居》为题的古诗, 因此以诗题为源头, 达到从旧知到新知的牵引。通过两次对比, 一是《村居》和 《清平乐 ·村居》的对比, 二是将几篇词对比, 老师相机介绍词的特点, 学生认 识词的同时又达到巩固加深印象的效果。
(二) 初读课文 扣关键词 读中理解
1.出示全词, 生读, 师范读。
(1)随机正音:瓮媪、亡赖、卧剥。
(2) 通过师生对比读,学生知晓,词分上阙(上片)和下阙(下片), 因此停 顿的时间稍长。
2.生自由读, 从词中哪些关键词知道作者描写的是乡村场景?
(“茅檐”、“织鸡笼”:观看茅屋和鸡笼的图片、“溪”、“锄豆”) 3.扣关键词, 理解内容。
(1) 住在溪边的这户人家一共几口人? (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2) 5 个人分别在做什么呢? 默读, 用笔在词中圈出来。
(3)填空背诵。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_______低小, _______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_____ ? _____________溪东,_______正_______。最喜______亡赖,溪头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学习古诗词的很重要一步就是读,首先读正确是关键,其次通过师生对比读, 让学生知道词的上阙、下阙需注意停顿稍长;词中描写的有些场景学生较陌生, 通过观察图片的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为避免学生生硬地去理解词意, 通过问题 设计能巧妙地达到教学目的;最后通过有针对性地填空背诵, 既巩固了理解又初 步达到背诵的要求。
(三) 独具慧眼 读中探究 小组合力
1.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再边读边去词中找一找,小组交流汇报。
“卧”是否可以换成“立”、“坐”?
可以怎么“卧”呢?仰卧、侧卧、俯卧……想象卧的画面。
总之,想怎么卧就怎么卧, 结合注释, 从中体会小儿的天真无邪、顽皮可爱。
“锄豆”、“织鸡笼”感知两个儿子的勤劳, 方有“瓮媪”的 “醉里”、“相媚 好”,小儿的“最喜”“亡赖”“卧剥”,真可谓“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师相机指导朗读,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画面。 (幸福和谐的一家人)
2. “溪”字词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说明 “溪”里有文章,找出并读一读。
你们喜欢小溪吗?
“溪”字经常出现在很多诗人的诗词中,你知道哪些? 提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本词作者辛弃疾笔下就出现过 100 多处“溪”,可见作者对“溪”字情有独 钟。
如果把词中的“溪上”换成“屋前”,“溪东”换成“田东”,“溪头”换成“地 上”,是否可行? 读一读。
(只有在溪水的滋润下,这一家人的生活才会幸福和谐。世世代代长流不息, 当辛弃疾看到这一幕,情不自禁用了 3 个“溪”字。)
3.配乐齐读, 背诵。 师总结:好一条安逸的溪,好一个幸福之家。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指导学生紧扣关键词 “溪”、“卧”等,给学生搭建学 习的支架, 首先学生通过“卧”字感知小儿的惬意、顽皮、可爱;其次通过“溪” 字联想生活画面, 感受这户人家依山傍水的美好; 同时也是通关键词“相媚好”、 “最喜”抓住文章感情明线,感悟人物情感及整首词的基调。 因此,读中悟情, 用自己的话勾勒, 想象画面便水到渠成。
( 四) 以点带面 拓展延伸 内化学法
辛弃疾一生创作很多经典诗词, 描写朴实乡村风光的就有多篇,《西江月 ·夜 行黄沙道中》即其中一首。
1. 自由读, 扣关键词, 看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什么?
(1) “见”同“亡”都是通假字,“见”同“现”,显现、出现的意思。
(2) 通过“稻香”、“蛙声”、“茅店”“社林”等词知晓描写的农村画面。
(3) 通过 “清风”、“明月”、“星”、“雨”等词, 知道词人描绘的令人悠然神往
的乡下景色。
2.小组合作读词。
(1)通过“说丰年”、“路转”、“忽见”等词,读中感知词人内心的愉悦。 3.师生齐读, 师小结。
设计意图:
从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拓展到同样主题的诗词, 以点带面, 这个环节 的拓展一是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及写作风格,二是学习方法的由扶到放的运用。
(五) 书写指导 提炼巩固 总结升华
1.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檐”和“赖”。
2.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提示: 多读, 读正确, 读流利; 扣关键词, 理解意思; 想象画面, 边读边感 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3.总结: 同学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词的特点, 掌握了学习古诗词 的方法。辛弃疾一生创作数篇战争类诗词, 如《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中, 作者即使在“醉里”、“梦回”时仍在想战场的事情, 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 读, 辛弃疾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清平乐 ·村居》中的情景正是作者所向往的人 们安居乐业的生活。
设计意图:
通过提炼总结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清平乐 ·村居》和《破 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两首辛弃疾的截然不同的词,学习的过程中,学 生通过鲜明对比, 能更好地走近辛弃疾, 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伟大愿景, 更大程 度地领悟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爱上。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读 乡村
扣 溪 卧
悟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