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润扬大桥主桥长约7.2km,若一辆汽车匀速开过大桥,速度为20m/s,那么通过全程需要的时间是 秒;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车中的乘客是的 ,(选填“静止”或“运动”).
2.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工程完工。如图所示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若一辆小汽车用33min通过了全桥,则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在50m赛跑中,冲刺阶段小红超越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华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若小红的最终成绩是8s,则小红的平均速度是 m/s。
4.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5.(1)小明和妈妈在费县中华奇石城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 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2)小明从费县坐高铁到临沂,想测列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为1500m,故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已知车长150m,动车的速度为 m/s,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 m,所需要的时间是
s。
6.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m,前一半路程需4s,后一半路程需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的平均速度为 m/s,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7.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信息如图所示,甲的速度为 m/s,经过t=4s时,它们相距 m。
8.小明乘电梯在上升的过程中,若选取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若选取 为参照物,则小明是运动的.若电梯在10秒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米,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
二、选择题
9.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中学生身高约1.5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10.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6m/s,然后以2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4m/s B.3m/s C.5m/s D.6m/s
11.一辆新概念卵形汽车Pivo正在平直公路上进行测试它在平直公路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m/s,在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m/s,则这辆小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4m/s B. m/s C.3m/s D.6m/s
12.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C.钢轨的长度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13.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14.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l:2 B.2:1
C.2:9 D.9:2
15.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8m/s B.10m/s
C.9m/s D.9.2 m/s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填写字母公式)。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3)实验中为了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很 (选填“大”或“小”);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为t1,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程的时间为t2,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测得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路程/cm 运动时间/s
S1=80 t1=3
S2=40 t2=2
17.(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2)如图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
实验原理是 。
(3)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 。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m/s.
18.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 实验原理是 ;实验必须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运动越来越 (选填“慢”“快”)。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19.如图所示,利用打点计时器,甲、乙两条纸带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1)打点计时器是测量 的工具,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秒上下振动 次,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 秒;
(2)甲、乙两位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拉出的纸带分别如图 (甲)、(乙)所示,其中甲纸带中从A点到H点的时间间隔为 秒,拉动时快慢不变的是 纸带, 同学拉纸带较快(选填“甲”或“乙”)。
答案
1.360;运动;热传递
2.100;压强
3.6.25
4.1500
5.(1)自行车或妈妈;相对 (2)75;1650;22
6.3;2;2.4
7.1;12
8.电梯;地面;2.1米/秒
9.D10.B11.D12.D13.B14.B15.C
16.(1)v= (2)刻度尺;秒表 (3)小 (4)变速 (5)0.4
17.(1)刻度尺;秒表 (2)v=
(3)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4)0.18;0.15
18.(1)V=s/t;秒表(停秒) (2)25.0;50.0 (3)快;小
19.(1)时间;50;0.02 (2)0.14;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