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描绘了乡村傍晚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上的情景,接着写天空中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然后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作者以缤纷的色彩和变幻的线条,展现了一幅瑰丽神奇的火烧云画卷,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童趣。课文极具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满童趣的想象。教学时宜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中,读出喜爱之情,品味语言的精妙,并展开想象,学会表达迁移。
教学目标:
1.识记“檀、喂”等6个生字和多音字“模”,规范书写“威、武”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火烧云变化的快及读好句末是“了”的语段。背诵第3—6自然段。
3.了解描写火烧云颜色的三种构词形式,并照样子说出类似的词语,并进行仿说。
4.借助“关键语句的提示”,了解课文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写清楚火烧云的特点的。
5.通过比较发现,明了按照“出现样子变化一消失”的顺序写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并照样子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怎么把它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怎么把火烧云的形状和颜色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初识火烧云
1.我们先来看《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火烧云”的解释,请同学来读读(出示PPT)。
说得很明白,很清楚。日落时的红霞叫——晚霞。日出时的红霞叫——朝霞。因为朝霞和晚霞是五彩缤纷的,所以又叫——彩霞。
2.我们再来看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是怎么写“火烧云”的(出示PPT)。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呼兰河传》里的说法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呼兰河传》里写得更生动。
追问:哪个字写得更生动,读一读。(“烧”颜色特别美,让我们看到火烧云在变化,有移动的感觉。)
《呼兰河传》里的说法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说法,用的是描写;而《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说法是说明、解释火烧云,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用处不同,词典解释,简洁直白;课文的描写是描述性语言,形象生动,有画面感)
4.欣赏“火烧云”。
火烧云真的像熊熊燃烧的火一样那么美吗 请看(出示一组火烧云的图片)指导朗读。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萧红笔下那奇妙的火烧云吧!
(设计意图: 词典中对于“火烧云”的事实性解释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理解所谓的“火烧云”,其实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红霞,并不是独立于红霞之外的另外一种事物。接着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语言表达各自独具特色的美,再出示一组图片,以直观感受调动起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第一组词,请学生领读
红彤彤 金灿灿 紫檀色 百合色
提示:“红彤彤”想到什么?用红色不行吗?(“丹”丹顶鹤头上的颜色,非常明亮饱满)
“紫檀色”的“檀”跟什么有关?出示图片:紫檀做的手珠
“百合色“出示图片
2.出示第二组词:
喂猪 下跪 庙门前 笑盈盈 揉眼睛
提示:“揉”是翘舌音,“盈”是后鼻音
“笑盈盈”的意思:出示“盈”的 象形字(人在大澡盆里洗澡,水溅出来)“盈”水满器也,引申为很多、充满,那“笑盈盈”就是——笑容满面。类似的关于笑的词还有哪些?(笑眯眯、笑呵呵……)
3.出示第三组含多音字的句子:
出示: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mó)糊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ú)一样。
(看不清一个事物读模糊,看清一个事物的样子读模样、一模一样)
4.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引导关注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5.课文哪些部分写火烧云的变化(2-6),默读2 到6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颜色 形状)
(设计意图:生词教学采用分类教学,各有侧重。或结合图片理解字义,或提示多音字读音,多音字的教学应放在句子里,不单列,更易辨析。通过引导孩子抓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本单元教学的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的落实。)
三、抓住特点 ,了解写法
(一)抓住事物变化,感受“霞光”神奇。
1.吃过晚饭后,火烧云上来了。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了哪些物或人的变化?人们心情怎样?用横线划下来。
2.反馈:重点引导人们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
引导:一个表情包“笑盈盈“
读着读着,你发现哪个字多次出现?(六个“了“)去掉读,有区别吗?(少了”了“,就少了一份惊喜和神奇,读起来也不那么朗朗上口了)
3.读。霞光笼罩大地,读起来仿佛走进魔幻的世界,此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正看着火烧云满心欢喜呢,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一读(师生合作读)
4.悟表达:这段话好像与火烧云一点关系都没有,能删掉吗?(通过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变化,写出霞光的美,也侧面写出火烧云的美)
(二)学用不同构词,感受“颜色“多、变化快
1.天上的火烧云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3 自然段。
2.对比表达:有一个同学也写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出示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金的、黄的、紫的、灰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对比萧红写的(出示课文句子)对比读,你发现了什么
A.发现一:颜色更多,更具体
(1)哪些颜色?圈出来。出示相应图片读词 ,感受颜色之美。
(2)引导发现:仔细观察这些表示颜色的词,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1:第一列的词语都是ABB式叠词。“红彤彤”是很红很红,“金灿灿”是金光耀眼,感觉这些颜色又浓又明亮。
预设2:“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这两种颜色是由不同的颜色糅合在一起的。
预设3:第二列的词语是用某种典型的事物来形容颜色“葡萄灰”,像葡萄一样的灰;“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读着这些词语,我马上就能想象到这些颜色是什么样的。
(3)拓展积累词语:像这样“事物+颜色”的词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4)小结:同学们,作者的用词是多么丰富啊!用上了ABB式叠词、两种颜色糅合的词以及“事物+颜色”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火烧云色彩明媚,惹人喜爱。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看着火烧云颜色变化时内心的那份喜悦、兴奋。
(5)请女生来美美地读读,男生闭上眼睛想象颜色的丰富之美。
继续引导发现
B.发现二:课文句子写出颜色变化快
(1)关键词“一会儿……一会儿……”写出变化快
关注标点顿号,为什么不用逗号?(读得快,说明变化更快了。)
(2)小结:是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极多,而且变化极快,令人目不暇接。这就是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3)请男生来读读,女生闭眼感受变化之快。
3.感情朗读:这么多的颜色交织着、变幻着,如梦如幻,简直瑰丽无比!同学们,让我们随着音乐,边读边想象这神奇美丽的画面吧。
4.出示“背诵支架”,帮助学生积累背诵。
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火烧云,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把它们深深地记在脑海中吧:
引背: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的,一会儿半( )半( ),一会儿半( )半( )。( )、(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5.迁移表达。
请你模仿课文写一段话:用上总分的写法,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或景物(如:风、雨、风筝……)。
出示练习单(二选一)如下:
变化 。一会儿 , 一会儿 ,一会儿 。
(2) 。一会儿 , 一会儿 ,一会儿 。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们以“语言理解与实践”为重心。“霞光”这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神奇与惊喜的同时,也知晓了作者写无形的“光”采用的独特方法。“颜色”这部分,主要链接学生原有语言表达经验,与课文作比较,发现课文语言表达的秘妙,主要抓住三种表示颜色的构词方式展开教学,从词到句,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分类指导,书写生字
1.第一组:灿、骑、秒、接、镇
(左窄右宽,“火、马、禾”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发生变形)
第二组:必(提醒笔顺:先写撇,再写最后一个点)
威武(都有“戈“部,”武“的“戈”撇去哪了?跑到左上变成了“一”,所以不能再加撇了。
2.书写生字,评议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写字教学,三年级时已掌握一定的写字方法,易错或难写的字需要教师进行细致指,其他的生字建议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行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摘抄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课外积累几个类似的词。
板书设计:
上来 霞光
24火烧云 变化 颜色、形状
下去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词语读
2.背诵课文。指名背诵课文第 3 自然段;全班一起背诵。
3.萧红笔下的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火烧云形态变化又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了旧知复习回顾法,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词语,积累句子。经典的语段需要及时积累,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
二、品味想象,体会“形状”之变
1.默读4—6自然段都是在写烧云的形状,大家一起读,圈出了哪些事物。(师引读开头,生接读,隐含顺序。)生交流: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
2.比较中发现表达特点。
①(并列出示三个自然段)你发现三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边回答,师边用不同颜色标识。
②再读读它们“变化、消失”时的句子,比较一下,又发现什么 (变化越来越快)再仔细读读,你还会发现,写同样的内容作者用语却不相同,如用了“变模糊了”“不见了”“找不着了(不同颜色显示)。不重复用语,还能让我们读出语言变化的有趣。
③分组读读这四个部分。
④比较:“马是跪着的。”“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写“样子”时,也运用到前两篇课文中“看到的+想到的”的方法,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在其他两个自然段中找到吗
3.启发想象,学会表达。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先用其它动物,再用植物,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来写。生写完后交流分享,师生共评。
4.提供支架,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课文3-6自然段”是本单元唯一要求背诵的段落,一定要在课内落实。学生品读了课文,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根据提纲或者是黑板上的板书,依托这个支架,降低背诵的难度,既是背诵,同时也在加深对课文结构的梳理和对课文的理解。“形状”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教师重点提示,感受表达方法,并尝试着运用。)
5.师引读第7自然段,了解火烧云下去了的情景。
三、阅读链接,巩固学法。
同样是写云的形态变化,看其他作家是怎么写的。延伸阅读《庐山的云雾》(节选),比较不同。
1.默读《庐山的云雾》,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庐山云雾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特点。
2.讨论《庐山的云雾》与《火烧云》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仔细观察身边景物,如烟花、雾等,抓住颜色、形态方面的特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有关段落,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学法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会巩固、内化,知识才有可能得以建构。学习了《火烧云》之后,相机将学习延展到课外。此时出示《庐山的云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学生才能对语文要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加深印象。)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2.仔细观察身边景物,如烟花、雾等,抓住颜色、形态方面的特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