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自中国童话大师张天翼的同名长篇童话的开头部分,全文构思精巧,充满了童话的神奇色彩。主人公王葆开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自我介绍,引出奶奶小时候经常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并因此开始想象自己得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
根据已有经验,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初步感知童话的神奇,并展开想象试着去编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联系学情以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课将学习的重难点确定为:感受童话的奇妙,创编宝葫芦的故事,并体会主人公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了解、认识童话,感受童话的奇妙。
3.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4.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学方法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王葆的人物形象。
2.根据已有的内容,展开奇思妙想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课题入手,认识童话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单元——童话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板书课题)看着这个课题,你可以推测出哪些信息呢
预设:从课题中的“秘密”看出这个故事很吸引人,情节应该很曲折。
这篇课文只是这个故事中的一部分。
从“宝葫芦”可以猜出这是篇童话故事。
2.这篇优秀的童话作者的名字叫作张天翼。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出示作者介绍)
3.小结: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享誉世界,张天翼可是中国的“安徒生”,他笔下的《宝葫芦的秘密》受到了世界各国小朋友的喜爱,还被拍成了电影。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看课题进行预测,既是对我们曾经学过的阅读方法的应用,也可以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童话,现在让他们回顾对童话的了解,也是对本篇课文的一个提前认知。】
初读文本,解决字词
1.自读感知,出示要求: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检查生词读音
①分组出示,指名读、齐读、同桌检查读。
王葆 介绍 妖怪
规矩 冲着 撵上 拽住
向日葵 瘦长 发愣
②强调读音:
多音字“冲”字的读音,出示句子,在具体句子中理解。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来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
山顶上的瀑布直冲往山脚下的水潭中。
B.“矩”读第三声,在“规矩”词语中读轻声。
③识字有方法:课件演示“拽”字演变过程。“拽”是一个会意字,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左边是个手,表示拽是手的动作,右边表示拖、拉、牵的意思。所以,拽的意思就是用手拉。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哪些生字会写得有难度?
②指导书写“撵”“拽”:仔细观察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拽”字的斜钩是主笔,要写得有力,撇平衡整个字;“撵”字的右上部的第一个“夫”字捺变点揖让第二个“夫”字,第二个“夫”字撇稍短揖让第一个“夫”字。(范写“拽撵”“拽”)
(生书空,动笔写,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对字词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必面面俱到,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易错点教师要适时发力,重点讲解。】
理清结构,感知神奇
1.词语联想,概括主要内容:根据每一组词来说说初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2.学生尝试独立概括,交流汇报(板书:做自我介绍、讲宝葫芦故事、想要宝葫芦)
3.梳理结构:那课文就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我们用“//”来标示。第1~4自然段是王葆的自我介绍,第5~18自然段是写王葆听神奇的宝葫芦故事,第19~21自然段是讲王葆想得到神奇的宝葫芦。
4.勾连旧知:把每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再加上恰当的关联词就可以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学生将课文主要内容与同桌分享。
【设计意图:概括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这种通篇讲了多件事的文章,学生不容易把握,教师应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同时,在梳理文章脉络的过程中,学生对“童话的神奇”有了整体感知。】
借助名片,感悟形象
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想一想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分享,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
要点①:王葆天真、可爱。根据学生发言聚焦词句,主要品读王葆缠着奶奶讲故事的两个场景,即课文第5至14自然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感受王葆的形象,读出画面感。
要点②:王葆爱幻想。课文第十八自然段描写了王葆听奶奶讲故事以后的心理活动,写了他常常产生幻想。可以问问学生奶奶讲了哪些故事让王葆产生了幻想,出示课文第15、16自然段,梳理文中宝葫芦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是宝葫芦神奇的功能让王葆产生幻想。
要点③:王葆既普通又神秘。王葆是一个普通的少先队员,却和宝葫芦发生了故事,很神秘。指导读第1至4自然段,读出神秘感。
要点④:如果有学生说到王葆不爱动脑筋,什么都想不劳而获,可以利用课后“选做”的题目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原著的愿望,进而进一步认识王葆是一个善于反思、知错就改的孩子。
3.根据交流,完成名片:
4.那宝葫芦到底有什么魅力,让王葆充满了幻想与渴望呢?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奶奶的故事,和王葆一同感受宝葫芦的奇妙。
布置作业:(1)再读课文两遍;(2)抄写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借助“人物名片”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感受王葆的人物形象。正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还有点小毛病的主人公,一下拉近了与小读者的距离,让孩子们更容易地贴近人物内心,更容易走进故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观察图画,复述“神奇”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齐读课题
出示图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幅图背后的故事呢?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主人公王葆和他奶奶,王葆很顽皮,奶奶让他洗脚他就跑,被奶奶拽住后,就提一个条件,让奶奶给他讲故事。奶奶每次讲的都是《宝葫芦的秘密》,王葆听后很想要得到宝葫芦。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以图片来回顾课文,所说所想均成为课堂的生成内容,均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图片在丰富学生感受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说”的训练,步步扎实,层层推进。】
二、品读故事,发现“神奇”
1.过渡: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让我们一起走进奶奶讲的奇妙故事中。(板书:奇妙)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找出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想一想奶奶讲的故事有哪些神奇之处。
3.师生交流,感受神奇,品味朗读。
预设:“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出示)
①理解“劈面”:这个词,很多同学第一次读到,词典中是这样子解释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字典中的解释:A.以刀割面;B.形容寒风尖利;C.迎面)
②同学们轻声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奶奶讲的故事神奇在哪里?
③生汇报交流,预设:张三得到宝葫芦的经历很神奇,是他出门劈面撞见神仙得到的。
④(板书:来历奇)同学们,如果我们也有机会听奶奶讲张三的故事,她可能会怎么介绍宝葫芦的来历呢?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
⑤交流汇报
⑥你们创编的来历都很神奇,我们把这份神奇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⑦除了来历神奇之外还有别的发现吗?继续交流
⑧(板书:法力高)奶奶讲的哪个词,让你有这感受?(预设:“立刻”说明速度快,让我们感觉宝葫芦的法力高,像这样的词语还可以是“登时、当即、即刻、顿时”)
⑨如果奶奶讲故事的时候,不用这些词,又有什么感觉?(出示对比的句子,自由读,感受不同)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就有一盘水蜜桃。
4.过渡:真棒,一下子就发现了奶奶讲故事的秘密,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奇,再讲宝葫芦的法力高。所以张三的故事我们可以梳理成——(出示表格),那其他三人呢?再次默读第15-17自然段,完成表格。
人物 情节 共同之处
张三 劈面撞见神仙,得到宝葫芦,要吃水蜜桃,就有水蜜桃。 来历奇 法力高 ?
5.交流汇报。
①学生汇报其他三人的故事情节。
②他们可能想要什么呢?生畅所欲言。
出示: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③生谈感受,师相机板书:结局好
④指名读、齐读。
6.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借助这份表格就发现了奶奶讲的故事的共同之处: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
【设计意图:在读通读懂片段的基础上,学生找人物,读奶奶讲的故事,完成了表格。在研学过程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领悟了童话的神奇秘诀是: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
三、创编故事,内化“神奇”
1.过渡: 这宝葫芦真是神通广大啊!王葆做梦也想要得到一个,假如王葆真的得到了这个宝贝,他会用宝葫芦做什么呢?
2.出示: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数学题发愣,不知道要怎样列式子,就由“8”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也有这么一个——
我和同学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颗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
那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
3.小组交流:选择其中一个,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的方法来合作创编故事(出示评价标准),如果能达到一个要求,得一颗星。开始自由创编故事吧,你们的想法一定非常奇妙!
我是“故事大王”
来历奇 我一共得到了( )
法力高
结局好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讲故事。师生评议。(适时点拨:宝葫芦是怎么出现的?王葆让宝葫芦做了什么?结果呢?)
5.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创编,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宝葫芦也愈加有了鲜亮的神奇色彩。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仿照奶奶讲故事的方法,添加想象进行故事创编。课文中王葆已经许下了几个心愿,却没有具体写,学生在此会有表达的愿望,有方法、有想法,说的训练水到渠成。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真正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奇妙。】
四、拓展激趣,链接“神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课文只是故事的开头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神奇的结尾。
(1)出示故事的结尾:
我把宝葫芦掏出来,又使劲往河里一扔。它可好像碰上了顶头风似的,在空中划了个半圆,落到了小路上。又一蹦,就往我身上扑过来。我拿手把它拍开,它又跳了几跳,终于跳到我的脚边。
……
水里咚的一声,仿佛落下了一个什么重东西似的,溅起好些亮闪闪的水星儿。接着就荡起了一道道的波纹,一个圈套着一个圈,一个園一道光圈。好一会オ平静下来,水面上也没有反光了:只瞧见一丝丝的蒸气冒出来,越冒越多,渐渐地就凝成了一抹雪青色的雾。那个宝葫芦,那个神奇的宝贝,就连个影子也不见了。
(2)看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①为什么王葆要发火,还把它踢了
②宝葫芦给王葆变了这么多好东西,为什么王葆还要把它扔了
2.激趣引导:当你们在阅读的时候产生疑问,说明这已经给你们带来了思考。王葆为什么把神奇的宝葫芦丢弃了呢 等待同学们翻开《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课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却被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童话故事中藏着的神奇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对整本的阅读做好了铺垫。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奇妙”的理解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阅读中逐渐鲜活起来。】
五、布置作业,延伸“神奇”
1.推荐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将这个童话故事与家人分享
【板书设计】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