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徐”等6个字,会写“杂”等14个生字;
2.朗读感悟,并熟读成诵,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掌握诗词的学习方法,描述诗中描述的情景,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品悟,读出诗词中的趣味与情味。
难点:体会田园诗的韵味,感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村居导入
老师问学生,带了哪些东西来上课?生回答:课文、辛弃疾的资料、铅笔盒、记录纸等。老师建议要准备一个语文笔记本。有生补充,带了一颗爱学习的心。师肯定,强调,最重要的头脑要带着上课。
师出示《村居》,问学过这首诗吗,个别学生举手。一起来读高鼎的《村居》。
二、介绍题目,认识词牌
师生齐读,教师对诗进行简介。出示《清平乐·村居》,今天学的也是村居,请学生看一下这个题目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这首是词,刚才的是诗。师追问:那么看到的上面有什么不同吗?生回答,《清平乐》写得是词牌名。师纠正发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介绍词牌名和题目读法,今天学的这一首词的题目是《村居》,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空一个字。所以读的时候要注意,“清平乐”停顿一秒钟,“村居”。齐读。
师补充:有的书上中间不空,用一个点表示,也表示前面的是词牌名,后面的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初次读词,了解格式
师范读后,请学生念两三遍,念熟为止。
生1朗读,师评价,正确流利。建议读时不要用手指,要用眼睛看。生1重读,其他同学轻声读。生2读文,师评,并请能够流畅朗读的学生举手。
师表扬后,提问:这首词和诗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生1答,诗每行的字都一样,而词却不同。师追问:有什么不同词?生1补充,词每行的字数都不一样。
师总结介绍“词”:词和诗的不同,每句话的字数多少不一样。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并不是每个句子的字可多可少,它有规定的。因为词有确定的、固定的调子,每个调子都有固定的句子,每个句子有固定的字数,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声韵。
师(出示课文)要求读上面一部分最后一个字的音。生齐读:小、草、好、媪;再读下面部分最后一个字音,师生齐读:笼、蓬。总结“字有定音”。
出示并要求读:
词有定调,
调有定句,
句有定字,
字有定声。
师请学生再说不同。生2说词的行比较多。师纠正,诗词都可以有八行,追问:词的八行和诗的八行有什么不同?生3补充,诗的八行中间没有分开的,举例《春夜喜雨》,而《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间有分开了。
师请生看课文,有上下两个部分。在词当中把上面这一部分,叫上阙,读“上阙”。把下面一部分叫——“下阙”。有的书上把上面部分叫为“上片”,下面一部分叫“下片”。词和诗有这些不同,还有其他的不同,以后会再了解。
四、再次读词,理解词句
生再次读文,提出不理解的字。
生1发言,提出了“媪”字, 师请学生画出媪字。请学生补充理解词义的方法,生1提出查字典、按照句子的意思猜测。师请生1运用第二种方法:生读句子,先猜测“翁”的意思为年老的爷爷。师补充,男性,你将来长大了就是“翁”,师指一女生,问:她老了就是——媪。生理解“媪”的意思:年老的女性。
师问女生,你老了之后,现代人叫什么?女生回答:奶奶。师纠正有亲属关系,生2回答:老婆婆。师追问:男的呢?生回答:老公公。
师总结:所以,老公公和老婆婆是什么关系。生回答夫妻关系。
生齐读词语“翁媪”。
生问不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师(板书本句)请学生连读两遍。
师逐一问意思:醉里。生回答醉了,可以组词,辨别陶醉和喝醉。师解释喝醉酒的程度:小醉、大醉、烂醉,那本句应该是哪个醉?搁置。
继续理解“吴音”,生认为是吴国人的乡音。师引导学生理解杭州语言,可称为“吴音”。翁媪说的话是吴音,吴地的方言。词中的翁媪是江西上饶一带(板书:吴地方言、江西上饶)。指着板书问学生:这两个人还在——说话。那如果大醉,还能说吗?生说大醉是胡言乱语。
“醉”理解为微微醉,说的有点醉话,好不好听?师请学生说杭州话(我是杭州人),很多孩子不会说方言,个别发言,全班笑。师说,吴侬软语,都很好听,软绵绵的。对比作者,那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哪里人呢?他是山东人,俺是山东人。说话很硬,到了吴地一听,江南一带的话怎么这么好听!
理解“相”字,两个人为相互。“媚好”的理解,先看“媚”的组成,生1认为是形容美好的,生2认为是女人的眉毛。师引导赞美女性的眉毛,拓展为“喜欢”,因为美好,所以喜欢。“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呢?词中的翁媪——生回答互相喜欢。
词中的那个老公公和那个老婆婆怎么样——很相爱、很恩爱。所以他们两个人在一起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生1:亲密,生2:恩恩爱爱,生3:情意绵绵。有生回答娘娘腔,师对比纠正。
所以他们说的叫什么话?生回答吴音。师再问:情意绵绵的人说出来的话是什么话?——生回答:情话是情话。生笑。师:老夫妻也能说情话的。
了解意思继续读文。
师:这一对老公公老婆婆稍微喝了点酒,有一点醉意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生猜测:他们之间说相互喜欢对方的话、谈情说爱、很可能在谈年轻时的经历、可能在卿卿我我。他们有可能在相亲相爱。
师生总结:他们在小醉当中说情话,或者唠着家常。他们聊天显得那样的亲密,所以完整地说——是他们趁着醉意或者在醉意朦胧之中,这一对老夫妻在亲密地——谈话或者情话——或者在亲密——说悄悄话。
再读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喝小酒、说情话,一般以为他们是一对小夫妻,但是仔细一看是老夫妻。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还在那里说绵绵的情话,你觉得这老夫妻的这种生活那才叫——生回答:好、浪漫、悠闲、舒适,幸福。
师:老的时候还能够相媚好,那才叫浪漫,那才叫富有诗意。把这两行一起再读一读。师再问生还有什么问题?
生提出“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师反问生理解的“亡赖”意思,生认为是无所事事,师纠正为不讲道理的人。生分别补充理解为调皮、不懂事、很活泼、对一些事物是很好奇、活泼淘气可爱。师否定不讲道理。这里的“亡赖”需理解下阙。
师:辛弃疾的下阙是“偷来的”,这是化用的,出示“大妇织绮罗,中妇……”读完时候,对原诗进行简单解释,指导找出大妇、中妇和小妇所做的事情。
生齐读下阙,找出大儿、中儿和小儿所做的事情。大儿除草,有事可干;中儿织鸡笼,有事可干;小儿剥莲蓬,无所事事,“亡赖”,所以这里的“亡赖”和原诗《相逢行》的哪一句对应呢?
这里的亡赖就是——无所事事、无事可做、百无聊赖,简称“亡赖”。
生齐读下阙。
师总结学法:可以查字典、问老师和同学讨论。强调和推荐查《古代汉语字典》。
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生1读文,师提醒不要读快,生1重读。生2读,师评价流畅。
五、找出图景,看出画面
师:诗词文写的内容就是八个字,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板书)这首词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回答:作者看到了就是两对夫妻,喝了一点酒在谈情说爱。师总结翁媪酒后交谈。生补充大儿……(补充)
师追问“看到什么”,生回答:溪边青草、茅檐低小。师出示(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联系江南房屋理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取自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出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草长得怎么样?——茂密、青。
所以词人写到了自己所看到的景、看到的人。请一名学生完整说“所见”。师生一起说,师指板书读:看到(茅檐低小……)环顾四周(醉里吴音相媚好),看到(大儿……)
六、感受基调,由喜到悲
师提问:他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你觉得这样一幅情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村居?
生分别回答:这是一个和谐的村居、悠闲、融洽、安宁、快乐、修身养性、幸福的村居,师肯定并表扬。师补充:这是一个朴素的、淡雅的、宁静的、和平的、温馨的、悠闲的村居。作者眼中所见的就是这样一个村居,所以它用的词调叫《清平乐》。“清平乐”就是祈求天下四海太平的一个曲调。请生再次体会练读。
请生再读一幅其乐融融的、朴素宁静的村居图。
约有4-5生个别读文,相机评价、表扬,建议猜想曲调——缓慢轻柔。
师讲关于“曲调”的知识,这个曲调已经失传了,只留下了词,所见、所闻都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看得出来、读得懂。但是词当中还藏着词人的所思、所感。它是通过这首词当中的特别的字表达出来的。看一看《清平乐·村居》当中最能体现他感情的字在哪里?请生拿出笔,在这首诗当中圈几个字。
生圈字并不统一,很难把握特别的字眼。师幽默化解。
一生圈“醉”和大部分同学圈“喜”。
师板书(醉、喜)。拆字解释“喜”,听到音乐就快乐,词中的“喜”,翁媪高兴的原因是——相爱。大儿高兴吗?原因是——劳动勤劳。中儿高兴吗?——能干活了。小儿高兴——因为可以他什么事都不用干,再吃一点莲蓬就行了。亡赖小儿最高兴。其中:翁媪—— 再次带领学生读文理解“高兴”。
词中的人都是——高兴、快乐、欢喜的,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文。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完了课文内容,课后同学们复习课本巩固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