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
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流水侵蚀)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
CaCO3+CO2+H2O = Ca(HCO3)2
2、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按成因分
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沉积地貌
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
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
(2)按空间位置分:
地上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芽、峰林、天坑、钙华等
溶洞、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因素:
(1)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
(2)湿热的气候容易形成。
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1)不利: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广西等南方为主。
地形崎岖,造成交通不便;
耕地面积小,土壤贫瘠;溶洞、漏斗等造成地表水贫乏,易干旱缺水;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石漠化”
(2)有利:
喀斯特地貌景观多姿多彩,利于发展旅游业。
一、喀斯特地貌
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溶沟 洼地 峰从
峰林 孤峰 残丘
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富含 CO2 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暗河。
在 溶洞内,含 Ca(HCO3)2 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 CO2 逸出,从水中析出的 CaCO3 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溶洞属于喀斯特 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作用,
溶洞里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属于喀斯特 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作用。
溶蚀
流水溶蚀
沉积
流水沉积
①④②③
1.图示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
2.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溶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3.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
A.岩石条件
B.生物条件
C.土壤条件
D.气候条件
B
A
C
4.该地貌类型是( )
A.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河流地貌
D. 风沙地貌
5.该地貌的地表形态有( )
①沙丘 ②峰林
③洼地 ④冲积平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C
(1) 两图中的洞都是由于____________岩受到含有__ ____的流水的___ ___作用而形成的。
(2)图中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
它们是由于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_____ _______等省区分布。
(4)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的著名旅游景
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石灰
二氧化碳
溶蚀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流水沉积
云南、贵州、广西(共39张PPT)
海岸和冰川地貌
1、海岸带—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类型及用途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旅游业 修建港口
旅游业 海滨浴场
坚硬的岩石组成
砂和砾石沙组成
滩涂养殖 晒盐
由粉砂和淤泥组成
由生物体组成的海岸
旅游业 环境保护
砂质海岸:主要由砂和砾石沙组成,坡缓水清。
开发旅游业,建设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由粉砂和淤泥堆积的低缓平坦海岸,海岸线平直,岸坡平缓,浅滩宽广。
滩涂养殖 晒盐
福建霞浦的水产养殖
生物海岸:主要由生物体构成的海岸。最常见的是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旅游业 环境保护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海岸带—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类型及用途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旅游业 修建港口
旅游业 海滨浴场
坚硬的岩石组成
砂和砾石沙组成
滩涂养殖 晒盐
由粉砂和淤泥组成
由生物体组成的海岸
旅游业 环境保护
2、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带在 、 、 和 因素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
构造运动
海水运动
生物作用
气候
(2)分类: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侵蚀海岸,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
海蚀地貌——波浪作用
波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较为明显。基岩海岸一般水下岸坡坡度大,波浪能直接冲击岸边,一方面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另一方面波浪冲击岩石裂隙,使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的空气又对岩石施加压力。据测定,波高6米、波长50米的波浪,对每平方米岩壁产生的压力达15吨左右,最高可达30吨。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
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
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沿岸流:沿着局部浅海海岸流动的海流
沙嘴:泥沙堆积从海岸的突出处开始,不断向前延伸,形成根部与岸相连,前端向海突出的堆积地貌。
离岸堤:离岸有一定距离、高出海平面的沙堤。
沙滩
砾石滩
海 滩
沙滩
水下沙坝是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海岸被更多侵蚀;
海水倒灌;
加剧风暴潮、海啸……
1.指出图中的海蚀、海积地貌,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
海蚀地貌:海蚀崖——陡峭
海积地貌:沙嘴、海滩、离岸堤——平坦
(2)海滩是海岸边缘的沙砾堆积体。砾石组成的海滩坡度较大,沙质海滩的坡度则较小。沙质海滩往往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这些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里,多为砾石。
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的沉积物质较细,是因为只有颗粒就小的粉沙与黏土粒级的沉积物才容易输运人海。
沙质海岸其滩肩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阳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滩面的沙子湿而坚便,是跑步者喜欢的地方。
【材料】岬角,又称“地角”,是海岸带凸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常见于半岛的前端,如我国山东半岛的成山角、南非开普敦的好望角。右图为好望角。
(1)推测在波浪的不断侵蚀下,岬角海岸通常会出现哪些海蚀地貌?
海蚀穴(洞)、海蚀拱桥、海蚀柱,海岬也有可能被侵蚀后坍塌,消失不见,海岸线变得平直。
2017年3月8日,由于连日来的大风引起巨浪冲刷,马耳他著名景点“蓝窗”坍塌。
1.概念:
冰川:
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水体。
冰川类型(按形态和规模)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三、冰川地貌
面积大,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1.概念:
冰川:
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水体。
冰川类型(按形态和规模)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三、冰川地貌
面积大,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1.概念:
冰川:
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水体。
冰川类型(按形态和规模)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三、冰川地貌
面积大,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2.概念:
冰川作用:侵蚀 搬运 堆积
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刃脊、角峰、冰蚀湖、峡湾
冰川类型(按形态和规模)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堆积地貌:
搬运
冰碛湖
冰川的“力量”
当冰川厚达 100 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 90 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 30 余米!
美国基威诺半岛自然铜储量巨大,漂流铜在周边广泛散落。考古发现,附近的土著居民很早就利用漂流铜直接打制各种铜器和饰品。据此完成第1题。
1.有的漂流铜重达数吨,它们能够离开原生地可能借助于
A.冰川 B.河流 C.风力 D.波浪
A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斗
刃脊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1. 比较冰川作用形成的 U 形谷与流水作用形成的 V 形谷的形态差异。
U形谷谷底一般较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在平面上,U形谷上游宽,下游窄;纵剖面起伏大,冰川消融后,U形谷中常留下一串冰蚀湖。
冰川沿由地面滑动侵蚀形成的沟谷,在冰川的创蚀作用下不断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V形谷两壁较陡,谷底狭窄。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作用大,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呈V形谷。
冰蚀湖:由冰川掘蚀作用产生凹地积水而成
冰川随重力下滑并搬运冻结在冰块内的岩石碎块的过程。
冰川运动中或消融时因搬运能力降低,而将其携带的各种岩石碎屑沉积下来的堆积作用。
●冰川搬运作用
●冰川堆积作用
芬兰:千湖之国
冰川堆积地貌
冰碛湖形成示意图
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日内瓦湖——冰碛湖
【概念辨析】冰碛湖与冰蚀湖
同:两者都是冰川地貌。
异:冰蚀湖是冰川侵蚀地表形成洼地,后积水形成。
冰碛湖是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2005 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具有壮观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冰期时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冰川覆盖地区对比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2005 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具有壮观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1)简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冰川侵蚀
形成U形谷
②气候变暖,
冰川消退
③海水入侵,
形成峡湾
1.概念:
冰川:
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水体。
冰川类型(按形态和规模)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三、冰川地貌
面积大,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2.概念:
冰川作用:侵蚀 搬运 堆积
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刃脊、角峰、冰蚀湖、峡湾
冰川类型(按形态和规模)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堆积地貌:
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