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 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知识衔接
西晋至北朝的政权更迭
西晋
北方:
南方:
十六国
西魏
北齐
东魏
北周
北魏
前秦
大分裂
?
?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首都
条件
317年
司马睿(ruì)
司马睿得益于王导
(南下的北方山东
大贵族)为首的南
北大贵族的拥戴。
建康(今南京)
东晋形势图
2、东晋的统治: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背景
①东晋北伐:
从西晋末年起,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恢复中原。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祖逖 (ti),为恢复中原作出巨大努力。
概况
结果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祖逖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恢复中原。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祖逖(ti),为恢复中原作出巨大努力。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勤奋练武,夜半闻鸡起舞,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西晋末年,他流亡江南,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令其自行招募军队,祖逖只好带领亲族、同乡100 多家,于313年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jí) 说:“祖邀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渡江以后,他组织了一支 2 000多人的队伍,经过几年艰苦战斗,恢复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东晋建立以后,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祖逖忧愤而死。
相关史事
②肥水之战:
东晋建立后,前秦与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前秦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背景
双方
前秦
(60万)号称百万
东晋
(8万)
肥水
肥水之战示意图
3、东晋的灭亡:
结果
东晋打败前秦,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影响
①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②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总揽东晋军政大权的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南朝
时间:420年——589年
王朝:宋、齐、梁、陈
政治
前期:社会安定(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后期:社会动荡(梁武帝萧衍时发生“侯景之乱”,此后社会动荡)
灭亡
589年,陈被隋所灭,隋朝统一全国。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①北民大批南迁: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南方相对安定: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③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降水、耕地等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影响
表现
农业:①农业多种经营——育秧移栽、麦稻兼作、种桑养蚕、
培植果树、种植药材;
②岭南种植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
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城市:六朝古都南京是人口众多、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南朝牛车画像砖
南朝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
▲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研读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吊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其次,当时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最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17
420
220—589(共370年)
220
589
280
439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前秦——大分裂
西魏
北齐
东魏
北周
北魏
宋 —— 齐 —— 梁 —— 陈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东汉
隋朝
西晋
小结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经济发展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 表现 经济发达 遭受破坏、萧条
原因 国家统一、政策保障、科技进步 战乱频繁
南方 表现 生产落后 得到开发
原因 地广人稀、技术落后 北民南迁、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小结2:对比秦汉与魏晋南北朝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课后活动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史记》中描述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宋书》中描述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东晋南朝吋的海外貿易
江南地区的升岌,也促迸了海外貿易。末晋肘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印度支那半島上的国家有往来貿易。南朝肘,対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貿易増多,与末南並地区的交往更加頻繁,逐同天竺以及西正、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貿易交往。当肘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貿易都近超前代,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光盛打下了基砒。
知识拓展
两晋南北朝历时300余年,先后交错建立27个政权,短的仅有11年。可见,当时( )
A.诸侯兼并,走向统一
B.军阀割据,逐鹿中原
C.皇帝年幼,政治腐败
D.政权分立,更替频繁
课堂练习
D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与东晋之间发生的一次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肥水之战
课堂练习
D
促使南朝政局由安定走向动荡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侯景之乱
课堂练习
D
(2021·云南中考) 图1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 ( )
A.夏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
链接中考
C
(2021·山东青岛) 擦亮尘封的文物,看见生动的文明。下图所示的文物为北朝时期的陶俑,这些陶俑显示了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逐渐被典雅宽松的汉族衣冠所取代。下列能推动这……变化的事件是( )
舞蹈陶俑 女官陶俑 陶女立俑
A.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链接中考
A
(2021·山东青岛)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的创立者对其祖
先的追述如下:
注:①古代为姑之子、舅之子、妻之兄弟、姊妹之夫的通称 ②后代子孙
上述记述可以说明( )
A.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B.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C.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链接中考
政权 民族 史书记述 出处
汉(刘渊) 匈奴 汉氏之甥① 《晋书·刘元海载记》
夏(赫连勃勒) 匈奴 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北燕(慕容氏) 鲜卑 有熊氏(炎帝)之苗裔②,世居北夷 《晋书·慕容唐载记》
北魏(拓跋氏) 鲜卑 鲜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卑山,因以为号 《晋书·序记》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