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课时训练
选择题
1.有学者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黄海海战 D.公车上书
2.“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持此观点的人是( )
A.洪秀全 B.康有为
C.林则徐 D.李鸿章
3.下图是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纸,其宣传的主流观点应当是( )
A.有田同耕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师夷长技
4.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
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
5.《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6.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
7.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下列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____a__再次上书;不甘作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c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 慷慨就义。
A.a B.b C.c D.d
8.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事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9.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对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二者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运动
②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④都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革命 D.发动民众、推翻政府
1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了封建社会统治
12.梁启超在1903年撰文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在梁启超看来( )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13.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
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鸦片战争
14.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小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15.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反而更加深入人心。这体现了变法 (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16.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材料三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根据材料三,归纳戊戌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ɡ)以挞(tà)坚甲利兵乎?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1)根据材料一,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材料四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材料二 下面是对戊戌变法的部分评价
书籍或人物 评价
《戊戌政变记》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清代通史》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
赫德 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传》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近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5DBCBD 6-10BCDDB 11-16ABCCAB
17、(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阶级矛盾激化。
(2)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等。
(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18、(1)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所以他痛下决心,实行变法。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3)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未能发动群众,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19、(1)文化的改造。
(2)原因:①光绪帝性格怯懦,没有掌握实权;②变法急于求成;③顽固派势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