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2《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 (含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2《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 (含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4 10:1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共3课时)(学生版)
【学习目标】
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字词,理解文章的情感。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高洁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重点难点】
1.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正确理解“归去”的含义,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法指导】
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合作交流,结合文章注释,把握相关文言现象。
命题趋势分析:
诵读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大纲的要求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
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
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金句银段】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2.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3.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游鱼,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 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诵读课文,识字记音。
心惮( ) 稔( ) 靡途( ) 芜( ) 飏( ) 熹微( ) 眄( ) 遐( )观 憩( ) 出岫( ) 盘桓( ) 棹( ) 窈窕( )( ) 壑( )
耘耔( )( ) 壶觞( ) 翳翳( ) 畴( ) 皋( ) 樽( )奚(   ) 惆怅( )
2、通假字
(1)乃瞻衡宇 ( )
 (2)景翳翳以将入 ( )
3、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2)眄庭柯以怡颜
 (3)窗以寄傲
 (4)审容膝之易安
 (5)园日涉以成趣
 (6)乐琴书以消忧
 (7)或棹孤舟
4、一词多义
1.行
Xíng
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
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⑦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琵琶行》
háng
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
②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
③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
2.引
① 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
②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④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
⑦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3.乘
chéng
①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
④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⑤ 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shèng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
②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
4.策
① 执策而临之 《马说》
② 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④ 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⑤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审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②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
③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
6、委
①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
② 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
③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
④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7.怀
① 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
②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③ 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 ‘ ’
④ 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⑤ 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
⑥ 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古今异义词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 今义:
(2)尝从人事   
古义: 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 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  
(5)幼稚盈室
   古义: 今义: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 今义: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 今义: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今义:
6.理解文言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将有事于西畴
  (5)农人告余以春及
  (6)乐夫天命复奚疑
  (7)情在骏奔
  (8)寓形宇内复几时
  (9)稚子候门
(10)遂见用于小邑
 (11)以心为形役
二、序言部分挖空练习
(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 )室,瓶( )无储粟,生生( )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有怀,求之靡( )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 )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 )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 )有归欤( )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 )所得。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 ),当敛裳宵逝。寻(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三、思+议
1.认真读序言,你从序中能读出哪些与作者相关的信息?(讨论交流,最少有6点)
2.概括序言的主要内容。
检测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式散文化;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仲秋,指中秋节,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D.乙巳,本指乙巳年,为干支纪年法, 我国古代以天为干,以地为支,简称干支,每60年为一周期。课文中的“乙巳”指晋安帝义熙元年。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挖空练习(课前完成)
(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 )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 )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 )晨光之熹微( )。
二、思+议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三、第二段挖空练习(课前完成)
(第二段)乃瞻衡宇,载( )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 )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 )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 )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 )扶老( )以流憩( ),时矫首( )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 )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四、思+议
本段中哪些意象最能表现作者志趣?
赏析“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五、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何,为什么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引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 D.善万物之得时 善:喜好,羨慕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回家后,四处走走看看,看到云从山头冒出,鸟飞回巢中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第三四段挖空练习(课前完成)
(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 )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 )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 )命巾车,或棹( )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 )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 )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 )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耔( )。登东皋(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 )乘化( )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思+议
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饱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文回答。
拓展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四、检
1.结合本文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归隐诗人的形象。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检测
1.在《归去来兮辞》的开头,陶渊明开宗明义“ , ”,直接表达自己的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心志。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心志后,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 ” 。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 , ”。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4.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表现自己辞官,摆脱束缚,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自己归途中急切心情的句子是:“ , ”。
6.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知道未来还可补救,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 ”;而他为过去后悔并想补救,是因为他“ ”。
6、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 。”
7、《归去来兮辞》中“ , 。 , 。”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 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 , ”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8.《归去来兮辞》中的“ , ”,描写陶渊明刚回到家中所看到的庭院中的景象,借以暗中表达归田之志。
8. 《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 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的“ , ”,表现的是陶渊明回归田园后虽身居狭小的居室却安适傲世的情怀。
10.《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0.《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 . 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 , ”
1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庭院中的活动,表现生活的闲适自在。
1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借助对“云”的描写表现自然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借助“鸟”表现对回归田园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
13.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庭院中散步时,即使到了“ ”的时候,仍然在“ ”,这是他在借助孤松的坚贞品性坚定自己的归隐决心。
13、《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 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劝自己断绝与外界的交往后,进一步告诫自己“ , ”。
15.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表现农人对陶渊明诚恳热情的句子是“ , ”。
16.《归去来兮辞》中的“ , ”,表现了陶渊明决定与外界断绝交往后,希望过上的富有情味和高雅闲适的生活。
16、《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 , 。”
17.《归去来兮辞》中的“ , ”,是陶渊明对自己回归田园后趁着春天出游情景的想象。
18.《归去来兮辞》中的“ , ”,描写了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时所看到的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生长的景象。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 , 。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 , 。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 , 。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 , 。
1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看到春天的万物恰得其时、想到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不由反问并劝告自己道:“ ? ?”
19.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0.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表示“ , ”,这是他因怀疑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定而心神不定时,再次对自己的劝告,也直接了交代诗人归隐缘由。
20.《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
2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由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作者自身的句子是,“ , ”。
2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句子“ , ”,描写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用“啸”和“诗”来抒发感怀的情景。
22.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 。 , ”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2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结尾,自抒心志说“ , ”,表现了他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4.《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知识链接:
陶渊明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1)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注译】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译】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译】“羁鸟”,被关在笼里的鸟。“池鱼”,被养在池水中的鱼。
【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注译】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蚩尤起兵复仇被黄帝削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刑天吞不下这口气,他一人手执利斧,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也不是好惹的,他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立起身来,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美文赏析:
痴情的乡土歌手——陶渊明
【编者寄语】
有人说,你是一座“隐逸”的丰碑,五柳、三径、南山、东篱;也有人说,你是一首田园的牧歌,白水、青山、荷锄、牧犬;其实,你更像是一株梅,疏影、清雅、孤高、素心。在一个做不了“人”的年代里,你在别人眼中做了一个“另类”的“鬼”。“魂”归田园,深耕乡土,无羸弱清贫之忧,有七窍玲珑之心。用至真、至纯、至性的笔墨将松、菊、丘、壑……一一点染,糅合成一种唯美的灵性。红尘滚滚,风尘仆仆,许多人还看不清前方的路,你一抬脚,就让整个世界变得一片模糊。当岁月流转,洗尽铅华,我们才发现,生命不能失去之重并不是“醉卧美人腕,喜掌天下权”的一纸繁华,而是从容、淡泊、率真。亲近陶渊明,用心重修我们精神的小屋。
【披文入情】
痴情的乡土歌手——陶渊明
“乡土”,其实就是“田园”。“乡土歌手”,实质就是对“田园”“自由”“美”的礼赞。他是“山水田园”派的开启者,从此中国的诗歌便更加星汉灿烂。
①陶渊明也许是中国诗坛上最干净的一位诗人。他衣袂飘飘,神采奕奕;他特立独行,傲霜凌雪;宁愿落拓,宁愿背负世人的万般不解,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他毅然辞去彭泽令一职,挂印返回浔阳柴桑老家。
“最干净”,指出其思想的纯洁。“宁愿”“毅然”,点出陶渊明的“痴情”,照应题目。
②他深爱着这一片清净的乡土,悠悠白云,潺潺小溪,青青禾苗,绿绿小草,也许令他魂牵梦绕。也许在他的眼里,它们都是最美的意象和诗歌。宦海沉浮,潮起潮落;花开花落,朝来暮往,他宁愿忍受田间的辛苦,忍受布衣的清贫,也要获得那宦海里难以拥有的自由和逍遥,也要保持那一副天生的傲骨和卓越的品格。
何等的“倔强”“执着”。因为热爱,所以深爱。乡土在他心上,他在乡土心头。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③他决心摆脱这样一个牢笼。他内心的善良和美好的情愫不容许他停留,他内心的正义和淳朴不容许他逗留。而此刻,也许外面的世界是风清月朗、柳暗花明;可他内心的世界却是江河翻滚、电闪雷鸣。他一定经过了强烈的内心冲突,他一定经历了痛苦的人生抉择。一方面饱读诗书的儒家的入世思想在暗暗地噬啮着他,折磨着他的内心,他何曾没有猛志逸四海的远大理想,他何曾不向往着那些儒家先达为黎民百姓造福一方的功业,他何曾不向往实现自己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宏伟志向。可是昏聩的东晋王朝已是江河日下,黄钟毁弃,瓦釜雷
鸣,战乱频频,吏风败坏。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陶渊明。“学而优则仕”,他何尝不想“暮登天子堂”“收取关山五十州”,然而“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于是,回归乡土,岁月静好。
④他的内心是爱美的啊,他的内心是爱自由的啊,他的内心是一片清清的山林,是一片圣洁的土地;他决心离开这个厌恶的环境。他想到了故土的乡村田园,他想到了悠悠南山的宁静,他想到了东篱下灿灿的菊花,他想到了家乡淳厚质朴的田夫,他幻想着和他们一起耕作,他幻想着和他们一起耕耘;在他伫立凝望的目光里,也许田园是一幅幅优美的画,一首首动人的诗。袅袅的炊烟,流动的白云,苍劲的青松,也许是自由与坚贞的象征;那一声声打破清晨宁静的鸡鸣和那一声声的巷间狗吠也许就是诗人心中最美的音乐;榆柳随风飘拂的洒脱是一种浪漫,一种脱身后的惬意,灼灼耀眼的桃李正盛开着诗人心中的幸福。
多组排比,虚实相生。这就是他的“桃花源”,山水里藏着诗情,耕耘中藏着画意,一经点化,便无比美好,流淌在喧嚣的人间。
⑤在一个拂晓时分,他坐上了驶往乡土世界的小舟。他放下了官印和缙袍,带着一身的轻盈和潇洒离开了那让他痛苦的地方。富贵利禄也许是人人向往的、人人毕生追求的美丽的天堂。也许他的行为放在世俗的眼里简直是不可理喻,是十足的傻子。孰知鸾凤和燕雀就是有着这种天大的差别,他们之间也许永远隔着一层厚厚的障壁,难以彼此了解和沟通;对于世人认为美丽的天堂,也许却是他的地狱。他一刻也不能停留,他要尽快离开这个地方。也许没有人理解他,理解他的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明月,还有那些令他日夜思念的乡土。
抖一抖风尘,扛着“绝世独立”的大旗,逆风而行。“不可理喻”也好,“十足的傻子”也罢,既然不被理解,那就自由潇洒地离开,忘我真诚地追求。
⑥乡土啊,在他的心里也许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座天堂!也许没有人能想到这些温厚的土地,给了他的不止是慰藉,是灵感,更是几百年后人们才确认了他
陶渊明是幸运的,没想到一个疾步上是他日日夜夜都想做的那一条飞鱼,永远想飞翔在人类的思想的长河里,至今而鲜活腾跃的自由思想。
⑦多少年后,多少诗人以他为偶像,发扬着田园诗歌的光彩,抒写着绵绵乡土情愫;多少年后,多少学子潜心于诗文,流连徘徊在他的田园里,抒发着殷殷乡土情怀
陶渊明的影响是划时代的,在他的光芒之下,我们将继续“开疆拓土”。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共3课时)(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字词,理解文章的情感。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高洁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重点难点】
1.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正确理解“归去”的含义,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法指导】
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合作交流,结合文章注释,把握相关文言现象。
命题趋势分析:
诵读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大纲的要求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
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
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金句银段】
1.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2.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3.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游鱼,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 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诵读课文,识字记音。
心惮( ) 稔( ) 靡途( ) 芜( ) 飏( ) 熹微( ) 眄( ) 遐( )观 憩( ) 出岫( ) 盘桓( ) 棹( ) 窈窕( )( ) 壑( )
耘耔( )( ) 壶觞( ) 翳翳( ) 畴( ) 皋( ) 樽( )奚(   ) 惆怅( )
2、通假字
(1)乃瞻衡宇 ( )
 (2)景翳翳以将入 ( )
3、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2)眄庭柯以怡颜
 (3)窗以寄傲
 (4)审容膝之易安
 (5)园日涉以成趣
 (6)乐琴书以消忧
 (7)或棹孤舟
4、一词多义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 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
háng
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
① 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 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
⑤ 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shèng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四”的代称。)
4.策
① 执策而临之 《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 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5.审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②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③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6、委
①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 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动词,托付。)
④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7.怀
① 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②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③ 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④ 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⑤ 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⑥ 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5、古今异义词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 今义:
(2)尝从人事   
古义: 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 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  
幼稚盈室
   古义: 今义: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 今义: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 今义: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今义:
5.古今异义:
(1)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6.理解文言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将有事于西畴
  (5)农人告余以春及
  (6)乐夫天命复奚疑
  (7)情在骏奔
  (8)寓形宇内复几时
  (9)稚子候门
(10)遂见用于小邑
 (11)以心为形役
6.理解文言句式
(1)疑问句宾语前置。
(2)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介宾结构后置 (4)介宾结构后置
(5)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宾语前置
(7)省略主语“余” (8)“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9)省略“于” (10)见,被 (11)为,被
二、序言部分挖空练习
(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供给自己生活)。幼稚盈(满)室,瓶(盛粮食的器皿)无储粟,生生(维持生活)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无,没有)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因为)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尝从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庄稼成熟),当敛裳宵逝。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三、思+议
1.认真读序言,你从序中能读出哪写与作者相关的信息?(讨论交流,最少有6点)
1、家庭情况
2、出仕的背景
3、获得官职的经过
4、当时的社会背景
5、接受官位的原因
6、辞官的原因
7、写作本文的原因、时间
2.概括序言的主要内容。
交代写作缘由和辞官原因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检测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式散文化;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仲秋,指中秋节,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D.乙巳,本指乙巳年,为干支纪年法, 我国古代以天为干,以地为支,简称干支,每60年为一周期。课文中的“乙巳”指晋安帝义熙元年。
 答案:C
解析:文中的“仲秋”并不是指中秋节,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答案:D
解析:A项、“情话”。故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B项,“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指有事情发生;C项,“窈窕",此处意为”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挖空练习
(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何,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何,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以轻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家原因 归途反思 归途情形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用船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达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第二段挖空练习
(第二段)乃瞻衡宇,载(又,且)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接近)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庭柯以怡颜(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审(明白、知道)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拄着)扶老(拐杖)以流憩(无目的地漫步和随时随地休息),时矫首(抬起头)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三、思+议
本段中哪些意象最能表现作者志趣?
赏析“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本句运用了用典和象征的手法。“三径”借用隐士蒋诩的典故,写出自己昔日庭院小路已经荒芜,隐含着作者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和遗憾自己未早归之情;“松菊”意象则正是作者高洁品格的象征,“犹存”二字直接点明污浊官场并未改变作者心志。
四、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何,为什么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引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 D.善万物之得时 善:喜好,羨慕
答案:B
解析:追:补救。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回家后,四处走走看看,看到云从山头冒出,鸟飞回巢中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第三课时
一、第三四段挖空练习
(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助词)兮焉求(追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乐(以……为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或(有时)命巾车,或棹(用桨划)孤舟。既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喜好、羡慕)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何、为什么)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除草)耔(培苗)。登东皋(高地)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思+议
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饱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同意吗?请结合全文回答。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安乐闲适、自然美好的田园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但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
陶渊明晚年所作大量诗歌,“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说明其济世理想始终记在陶心中,只是现实太过残酷。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天性率真自然,不向往富贵。所以,他不肯辱没心志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也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
当他勉强自己为官时,便是生活在了痛苦中。“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诗句都表明了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所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拓展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净之美。
作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
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

1.结合本文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归隐诗人的形象。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检测
1.在《归去来兮辞》的开头,陶渊明开宗明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直接表达自己的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心志。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心志后,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4.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自己辞官,摆脱束缚,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自己归途中急切心情的句子是:“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6.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知道未来还可补救,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实迷途其未远”;而他为过去后悔并想补救,是因为他“觉今是而昨非”。
6、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归去来兮辞》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 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8.《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描写陶渊明刚回到家中所看到的庭院中的景象,借以暗中表达归田之志。
8. 《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 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现的是陶渊明回归田园后虽身居狭小的居室却安适傲世的情怀。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0.《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 . 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1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庭院中的活动,表现生活的闲适自在。
1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借助对“云”的描写表现自然恬淡心境的句子是“云无心以出岫”;借助“鸟”表现对回归田园坚定决心的句子是“鸟倦飞而知还”。
13.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庭院中散步时,即使到了“景翳翳以将入”的时候,仍然在“抚孤松而盘桓”,这是他在借助孤松的坚贞品性坚定自己的归隐决心。
13、《归去来兮辞》中“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两句写 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劝自己断绝与外界的交往后,进一步告诫自己“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15.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表现农人对陶渊明诚恳热情的句子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6.《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表现了陶渊明决定与外界断绝交往后,希望过上的富有情味和高雅闲适的生活。
16、《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7.《归去来兮辞》中的“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是陶渊明对自己回归田园后趁着春天出游情景的想象。
18.《归去来兮辞》中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了陶渊明在春天出游时所看到的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生长的景象。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看到春天的万物恰得其时、想到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不由反问并劝告自己道:“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19.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0.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表示“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是他因怀疑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定而心神不定时,再次对自己的劝告,也直接了交代诗人归隐缘由。
20.《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2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由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作者自身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句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描写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用“啸”和“诗”来抒发感怀的情景。
22.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2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结尾,自抒心志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他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4.《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知识链接:
陶渊明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1)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注译】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译】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译】“羁鸟”,被关在笼里的鸟。“池鱼”,被养在池水中的鱼。
【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注译】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蚩尤起兵复仇被黄帝削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刑天吞不下这口气,他一人手执利斧,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也不是好惹的,他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立起身来,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