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单元检测(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单元检测(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4 10: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 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 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 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力争到年针对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实现全部吸收,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有利于“碳中和”的是( )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 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 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人工降雨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制纯碱、化肥
D. 灭火器灭火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
墨水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稳定
石墨能作干电池的电极 石墨能够导电
焦炭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铜 焦炭具有氧化性
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
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
列方式不同
A. B. C. D.
化学学习中要构建许多基本观念,以下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
B. 守恒观:碳与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C. 变化观: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D. 微粒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 )
A. 点火燃烧 B. 通过炽热的炭层
C. 通过澄清石灰水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如图为还原“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挤压甲中胶头滴管的同时点燃酒精灯
C. 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
D. 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
以下工艺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C. 液化石油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D. 此工艺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的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乙甲丙甲丁 D. 乙甲丙乙丁
碳及其部分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 反应中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 可以是溶液 D.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
关于、、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通常状况下,、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可用于光合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
能产生温室效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可用来灭火,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进入
C.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进入
D.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按如图所示临时存放
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化学学习中构建的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 点表示的物质是,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形成温室效应
C. 点表示的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D. 点表示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点对应的物质
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的一种。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根导管通入气体时另一根导管为出气状态。具体操作有:通入气体通入气体滴加适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为氮气,为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为
操作中只需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即可
纸花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染后再干燥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请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体现了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和都是碳的氧化物,但由于它们的 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可用多种方法区别它们,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被点燃的气体是
分别加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石蕊试液与 混合后溶液呈红色
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
实验过程如下:
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先点燃 填“”或“”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中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且 ,说明有生成点燃另一处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 现象时,说明具有 填“氧化”或“还原”性关闭弹簧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中的现象为 。
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要 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
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已知是非金属单质,是金属单质,、、是氧化物,且、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试推断:
物质的化学式是 ,举出的一种用途是 。
在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能与和继续反应生成由此小强推测出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
小强还想了解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加热装置,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在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______.
结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达交流】
交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______.
交流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______
“结论”不正确 ______
化学小组同学在查阅温室效应的相关资料时,了解到除了二氧化碳外,水蒸气等气体也能产生温室效应。
【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并探究水蒸气的温室效应。
【查阅资料】硅胶和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用太阳灯模拟日光,对气体进行照射,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瓶内气体温度数据。
【实验准备】利用如下装置收集气体。
编号
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甲同学利用编号为、、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曲线序号与上述装置编号一致;乙同学利用编号为、、的实验装置,收集三瓶气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 ______ 。
编号为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 ______ 。
甲同学实验中选择、号气体的目的是 ______ 。
乙同学得到“水蒸气可以引起温室效应”的结论,其依据的曲线是 ______ 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通过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利用编号 ______ 进行实验也可以。
下列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计算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分子构成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16.【答案】
液面下降,液体排入中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还原
中的液体进入中

未反应的收集在装置中,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17.【答案】;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合理即可
18.【答案】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 能溶于水 点燃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不同意此观点,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若有氧气产生,实验操作中的木条燃烧的会更旺 同意此观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氢原子,反应后又无氢气生成,所以应有水生成.
19.【答案】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验证是否是温室气体

、、或、、

20.【答案】
设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答: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