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单元检测(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单元检测(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4 10: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年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年月日是我国第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 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C.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 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利用
D. 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 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 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 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B.
C. D.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 将面粉换成硫粉、煤粉、石灰石粉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C. 在有限的空间作业,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 实验用的容器不能用玻璃瓶
已知蜡烛的着火点为,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熄灭。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 隔绝空气 B. 移走可燃物
C.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 D. 无法判断
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所产生和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量接近,但产生的量却相差较大
B. 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和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C. 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去掉烧杯中的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有( )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使用该燃料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中混有少量的,可利用将混合气体点燃的方法除去
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等产品是物理变化
如果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点燃,能够生成水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将镁条在足量的和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镁条反应完全,生成固体物质。则与氧气反应的镁的质量为( )
A. B. C. D.
某可燃物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将一定量的和过量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有( )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该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可能不变。
若生成物有两种,则的组成只有三种情况。
若时,一定是。

若::时,可以是或和的混合物。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石油炼制能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 填序号。
汽油柴油酒精
由于汽油的着火点比较低,遇到火星容易燃烧,所以在加油站,应该 。
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日趋枯竭,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应树立“一要节约常规能源,二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观点。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节能和减排的问题。如图是某种汽车的燃料燃烧过程示意图。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花塞的作用是 。
将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充分压缩,有助于节省燃料,说明主要原因 。
乙醇的含碳量比汽油的低,分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对尾气中炭黑排放量的影响 。
利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两种空气中常见的无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仪器的名称为 。
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
实验三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和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表示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我区很多乡镇建起了沼气池,不仅为我区节约了能源,而且为减少污染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不完全燃烧生成;无水遇水变蓝.
为红色,铁粉为黑色,在高温条件下能被还原。
【猜想与假设】:甲:、;乙:、;丙:、;丁:、、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
实验中用纯净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实验中观察到中无水变蓝,、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了以下实验。甲乙均为软塑料瓶改装的气体发生装置,无纺布包内放有一定量的固体试剂,丙中放有左右两处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红磷,且与热源距离相同。
该装置中,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甲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其下端溶液为______溶液填化学式。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______;用力捏压瓶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______。
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请选择相应的序号进行排序______每个序号只选一次。
捏压甲一段时间 捏压乙一段时间 使瓶复原 加热仪器丁
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
丙中红磷的总质量为,请问为使红磷完全燃烧,至少需要多少氧气?
某项目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实验一 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打开,通入氧气,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________。
对比乙、丙中的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
澄清石灰水受热,溶解的氢氧化钙会析出,溶液变浑浊。
白色的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固体
【进行实验】
项目小组先按照图进行实验。先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另取一个烧杯,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后,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看到烧杯内壁变浑浊。
王明认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李英不赞同王明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
小组同学重新设计实验,用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点燃蜡烛,待其充分燃烧后,轻轻后拉注射器活塞,让燃烧产物依次进入玻璃管、注射器。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物有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在实验改进前罩上干冷的烧杯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
实验三 探究蜡烛熄灭原因
小组同学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如图,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提出问题】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实验】
甲同学使用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燃烧火焰附近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测得从蜡烛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时蜡烛熄灭空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乙同学收集瓶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丙同学收集瓶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分别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集气瓶中并密闭,乙、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煤、石油、天然气
严禁烟火
答案合理即可

16.【答案】使温度达到汽油的着火点
将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充分压缩,汽油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经火花塞点燃后,燃烧更充分,放出的热量更多,燃料的利用率高
加入乙醇后含碳量降低,碳更容易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少

17.【答案】酒精灯
燃烧需要可燃物
乒乓球碎片;低
、、
18.【答案】【猜想与假设】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否;
空气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丁;

【反思与交流】通入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19.【答案】酒精灯;;
发生与停止;反应速率;;从左到右依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伴有大量的白烟
设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答:为使红磷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氧气
20.【答案】通入氧气使试管液面上方气压增大,把试管中的水压入长导管和烧杯中,液面下降;
温度达到着火点;丙中白磷开始不燃烧,液面下降接触氧气后丙中白磷燃烧;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澄清石灰水受热,氢氧化钙析出,也会看到烧杯内壁变浑浊;
白色硫酸铜变蓝色;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时外界温度较高或烧杯口离蜡烛火焰太远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产生的水蒸气挥发;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排除干扰因素等;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能低于
乙观察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丙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