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课本插图是茫茫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培养。在此之前,他们学过乐府诗《江南》和《画》《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简单的古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诗歌。在课堂教学中,把朗读作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美景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会认“庐”、“笼”、“盖”等6个生字,会写“野”、“似”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富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3.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想画面、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感受诗中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教学重难点: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五、教学准备:PPT、音频、视频、板书画面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师: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东魏的战士死伤了几万人。士兵们垂头丧气,可把主帅急得呀……于是,设酒宴请大家。就在这时,大将深情地唱起了一首本民族的歌,多么深情,多么动听,把所有人都带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泪水湿透了衣裳。第二天,面临的又是一场恶战——同学们,你们猜猜战果如何?
生:打败。
生:可能胜利了,想早点回家。
2、揭示课题:
师:结果,士兵们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最后取得了胜利。好奇怪呀,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发生了这样神奇的变化?
生:是这首民歌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师:这首具有魔力的民歌就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齐读课题。
3、个别读、齐读。(翘舌音)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学古诗的三把金钥匙:第一把——读诗题。不仅要读准,还要读明白。
4、诗题你读懂了吗?你有疑问吗?
提出疑问,预设:敕勒歌是什么?民歌是什么意思?北朝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带来了一张资料卡。
5、出示资料卡,了解敕勒。
师:解决疑问敕勒歌,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
民歌是每个民族再古代或近代创作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歌曲,一般在劳动人民中流传。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歌,自由朗读。
了解了题目的意思,老师送你第二把金钥匙——明诗意。读明白故事的意思。我们快来读读这首诗吧。先来看一看读书的要求。
出示初读要求:
1) 读一读:借助拼音大声读两遍以上古诗,读准字音,能干的孩子试试,读出节奏。
2) 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指名读课文
1) 容易读错的字“见”。 3生读,齐读。控奏
出示注释,注释就是对字的意思的解释。在这里“见”同“现”,是出现的意思。——看注释
2) 出示停顿的小魔棒,这样读古诗,更有韵律美,自己先试试看。齐
3、齐读古诗
4、那么谁来说说这首古诗到底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① 我们看这个“川”字,老师查了字典,它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在这行诗里,它是哪种意思呢?(平原)—— 查字典法
生:了解“川”是平原的意思。
②是的,“川”指的是平原,这片平原的名字就叫做------刺勒川,
敕勒川是敕勒族生活的大草原,所以名为敕勒川大草原。(结合板书)
(写了大草原的景色)
生:自由交流。生发言
师:真会读诗,将头脑中的文字换成美丽的画面,读诗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三、 品读诗文,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句古诗
1) 可是,这片大草原在哪里呢?
生:学生找描写大草原的位置的一行古诗。
2) 课件出示地图:刺勒川,阴山下。(结合板书)
它在高耸入云的阴山(出示图片)脚下。这就是刺勒人生活的家乡!
3) 刺勒人在这里劳动生活,当他们抬头又会看到一片怎样的天空呢?(直接出示天似苍穹,笼盖四野)
① 谁来读读这行诗?生读
生读,出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 咦?穹庐是什么东西呀?有哪个小老师来说说。
a) 生猜意思——猜字法
生:预设 a.生猜穹庐的意思,
b) 藏了个“庐”字,广阔的天底下有一户人家,所以庐就是房屋的意思。(认识生字“庐”)
c)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白色的东西吗?(帐篷)见过帐篷吗?
b.通过图片知道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但是,敕勒族人的帐篷可不是像我们一样临时休息的地方,他们给了帐篷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蒙古包。所以,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③ 师:为什么他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不一样呢?怎么造这样的家呢 我们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呀?
生:他们房子不能带走。
师:是啊,游牧民族 为了____方便移动。他们移动是为了
生:放羊、放牛。(哪里水草丰美、茂盛就会搬到哪里。)
师:天似穹庐?天空就好像——(认识生字“似”)
好不恰当的比喻呀,怎么就说天似穹庐呢?
生:天空蓝蓝的……(颜色)。圆圆的房顶(形状)
师:天空好像穹庐所以,我们说“天似穹庐”。这个“似”就是好像的意思。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男、女,齐读。——拆字组词法
师:“笼盖四野”,笼盖是什么意思?瞧!
(认识词语“笼盖”)
④ 你看,天空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上。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辽阔、广大、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行诗么? 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读)
生: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辽阔、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这行诗么? 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读)
(诗人把天空比作自己的家,说明他们对这片天地是怎样的情感?——热爱)
4)碧绿的草原、高高的青山、白色的蒙古包,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带着热爱的感情地再来读读第一句诗。(结合板书)
2、学习第二句诗
师:小朋友们~抬头,天怎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呀?(结合板书)
师:哦~青蓝色的。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齐读板书)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男、女分别齐读)
1) 理解“天苍苍”、“野茫茫”。
师:天空除了一望无际还是怎么样的呢?你能看着图片来说一说么?
① 生:自由发表看法
② 积累“苍苍”的词语,认识生字“苍”。
老师总总结:(出示图片)其实,天空蓝蓝的、一望无际的样子就是——“天苍苍”
天蓝蓝的,敕勒人说“天苍苍”,“苍苍”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呢!(出示松柏图)松柏翠绿翠绿的我们可以说——松柏苍苍(出示白发图)
像这样头发白白的可以说——白发苍苍。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积累这样的词语。
③ 看图片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④ 积累“茫茫”的词语,认识生字“茫”
⑤ 师:小朋友们~低头看~原野是怎么样的?
是啊,站在这样的大草原里。难怪敕勒族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野茫茫,那么,还有什么也是茫茫的?(出示黄山云海图片)云雾缭绕的景色可以说成——云雾茫茫。(出示望不到边际的大海的图片)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大海——大海茫茫。
2) 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低头看!一阵风吹过……“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茫茫原野里还藏着什么呢?
生:牛羊
师:风没来时,桌子就是草原的草;风吹来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个“见”字把整个草原写活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在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呢?(引导牧草茂盛、牛羊肥壮、人们生活好)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
我仿佛闻到了 。
小结:这一句真是本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个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让我们体会到了牧民们对草原壮丽富饶景象的自豪之情。
再读第二句。
3) 读全诗,熟读成诵。
师:读诗就是要这样,把文字读成漂亮的画。瞧,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风景,深情吟诵《敕勒歌》!
3、悟诗情
读得真有感情,看来你们已经体会到了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老师送你们学古诗的第三把金钥匙。——对家乡、草原的热爱之情。
跟随诗人的文字,我们欣赏了牛羊肥壮,水草丰盛、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草原美景,现在老师要带你们跟着导游,再去敕勒川旅游。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师:出示“似”、“野”,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2. 师:范写生字。
生:书空
3. 评改生字。
学生练写,互评,修改。
五、总结。
师:1500多年过去了,《敕勒歌》吟唱了一代又一代,它在每个人的心中草原就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1. 布置任务:把你脑海中美丽的大草原大草原画下来~
2. 让我们伴随着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结束我们的这一课。
教学反思: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了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依次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旺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以度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 ,而且通过《经典诵读》的背诵对《敕勒歌》已十分熟悉,因此将重点放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丰富想象画面上。在理解诗歌内容时,采用诵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感悟诗句的优美。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来帮助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敕勒川”“阴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词语时,通过图片介绍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课前,播放了大草原风光图,结合草原音乐,让学生初步领略草原风光。课堂伊始,用东魏与西魏之战导入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好奇的神情,我知道,激趣成功。同时也为了了解诗题“民歌”的意思做铺垫,再用一张资料卡让学生了解《敕勒歌》,清楚、明白。
首先,出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读古诗。通过“见”字的学习方式习得学习古诗的好办法之一就是看注释。通过出示停顿符号,习得读古诗应读出韵律美。通过字典中“川”字的认识,习得借助工具书来认识生字。通过自由交流,表达草原上的景物,将文字转换成美丽的画面。以此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话练习,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们感受大草原的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宜太过深入,但也要有一定沉淀。于是对于“苍苍”、“茫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练习,进行扩充词语训练。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从“抬头看”“低头看”“低头细看”的过程,一步步引领学生发掘草原景物之美。通过扮演“牛羊”,亲身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把草原写活了。从起初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文,到伴随着音乐朗诵诗文,最后伴随音乐脱离书本熟读成诵。层层深入,更好体会草原风光。
书写指导方面,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跟随老师书空,并在互评、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的快乐。
课堂结尾,让学生将脑海中的想象用画画的形式巩固,将古诗从文字转换、呈现为美丽的画面感。将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带给孩子,更容易接受民歌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