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 )。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1952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了土地改革
解析 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B
2.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解析 从“给东家干活”到“给自己干活”的变化,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公私合营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均与公私合营的基本内涵不符,C项与题干材料中“工人们干劲十足”等信息没有关系。
答案 A
3.“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 ( )。
A.1950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答案 C
4.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的“调整”主要是指 (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解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看,是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工农轻重比例失调。故“调整”主要是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答案 B
5.“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但是在1975年,国民经济却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答案 B
6.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挫折与失误,好心办了坏事。它给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留下的教训有 ( )。
①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经济建设要切合实际
③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 A
B组(能力题)
7.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 ( )。
A.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有主有次 D.先改造后工业化
解析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答案 A
8.右图是国营呼和厂庆丰收(人民公社好)烟标的烟盒。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断,这种香烟的生产日期不会早于 (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
B.建国以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时期
D.国民经济停滞徘徊的两年时期
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
答案 A
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解析 从图上标注的时间C到D点对应的时间是1960年到1965年,这段时间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政策是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5年)。所以选C。A和B时间和题意要求不吻合,D选项相对应的是B到C点变化。所以也不正确。
答案 C
10.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有 ( )。
①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②开始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④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的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农业合作化是将生产资料进行集体所有,人民公社化追求大规模的公有制,显然从图一到图二变化不能反映出土地所有制形式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更不能反映出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信息来,故排除①③。
答案 D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企业反映了一五计划哪方面内容?影响有哪些?(2分)
(2)材料二中的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上有何成功之处?(3分)
(3)材料三反映出在1958年后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5分)
答案 (1)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成功:①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正确地制定了党的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制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问题: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八大正确路线未能被坚持下来。
原因:①党和人民政府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②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③“左”倾冒进思想的影响。
影响: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