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下列动物类群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B. 扁形动物——体壁有两个胚层
C. 软体动物——身体有外套膜 D. 节肢动物——身体里有脊柱
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沙蚕水蛭海马蚯蚓
A. B. C. D.
下面关于扁形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都属于扁形动物
B. 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影响人体健康
C. 涡虫形成了肌肉层,其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D. 预防血吸虫的措施主要是消灭它的传染媒介——苍蝇
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C.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
D.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
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果盘上的一群苍蝇扇动着翅膀,发出嗡嗡的声音
B. 池塘中的一群青蛙在池塘中频频发出悦耳的鸣叫声
C. 墙角下的一群鼠妇紧紧贴在一块大石头下
D. 森林中的一群狒狒,身为统帅的雄狒狒走在中央,其他雄狒狒紧随其后
很多小区都安装有门禁杆,车辆进出小区时,电机转动使门禁杆自动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电机相当于人体运动过程中的( )
A. 骨 B. 关节 C. 骨骼肌 D. 神经
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 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才获得食物
C. 这种行为与环境因素无关
D. 小鼠的这种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
春晚中的杂技节目《抖杠》令观众叹为观止,杂技演员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是( )
A. 关节的活动带动四肢的活动产生的
B. 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
C.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
D. 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产生的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气味等来传递信息。以下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壁虎断尾 B. 章鱼喷出墨汁
C. 蜜蜂跳“8”字形舞 D. 枯叶蝶模仿枯叶的形态
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我们的地球仍生机盎然,你知道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
A.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B. 酵母菌
C. 病毒 D. 寄生的细菌和真菌
下列哪个是没有细胞结构并且只能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A. 乳酸菌 B. 霉菌 C. 噬菌体 D. 酵母菌
真菌是真核生物,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有12万种。真菌具有的特征是( )
A. 都是由菌丝构成的 B. 都营寄生生活
C. 大部分能进行孢子生殖 D. 都能产生抗生素
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 )
A. 选择肉汤作实验材料 B. 实验态度认真
C. 实验室条件好 D. 设计出了曲颈瓶
尼帕病毒是一种新型的能使人、兽共患病的病毒,能引起血管炎, 感染者有发热、严重头痛、脑膜炎等症状, 给人和动物带来严重危害。尼帕病毒属于( )
A. 植物病毒 B. 微生物病毒 C. 动物病毒 D. 噬菌体
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B. 具有角质鳞片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D. 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鱼、家兔、蚯蚓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它们分别依靠什么进行呼吸( )
A. 鳃、肺、气管 B. 体壁、气管、肺 C. 鳃、肺、体壁 D. 体壁、肺、气管
在做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
B. 实验时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C. 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比在糙纸上的运动快
D. 做完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下列有关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小狗会做算术题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本能行为
C. 大猩猩堆叠起箱子取高处的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D.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结构是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
B. 结构是荚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C.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不能独立生活
D. 细菌细胞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毒、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动植物就会生病
B. 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
C. 真菌细胞内有叶绿体,其营养方式为自养
D. 病毒和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
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中,以下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细胞中有大液泡
B. 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的芽孢
C.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青霉的直立菌丝
D. 用碘液将酵母菌染色后,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比较HIV、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者中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HIV
B. 三者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壁
C. 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 三者中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
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 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类群1 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 类群2 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 类群3 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 类群 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遗传物质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能独立生活
酵母菌既可以用来制面包、馒头又可以用来酿酒
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A. B. C. D.
“埃博拉”之所以令人“闻之变色”是因为抗生素对它不起作用,因为“抗生素”是( )
A. 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致病细菌的物质
B. 某些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致病细菌的物质
C. 是病毒繁殖后的产物
D. 细菌和真菌都能产生,但不能杀灭病毒的物质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某生物小组在一次郊外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 、 、 三部分。
(2)生物B的呼吸器官是 ,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3)生物C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用 呼吸,兼用 呼吸。
(4)生物D具有与肺相通的 ,可辅助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足供应。其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 ,可减轻体重。
(5)生物E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保证了E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6) 上述类群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填字母)
根据下图所示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从结构上分析,骨骼肌的[ ] 附着在关节两端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具有 的特性。当受到 传来的兴奋刺激时,骨骼肌就会牵动骨围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关节的运动是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的。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一块骨骼肌应属于一个 。
(2)关节由 (填写序号)三部分构成,在运动中起到 的作用。
(3)立定跳远时,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 ] 。
(4)当你直臂提一重物平衡稳定前进时,9、10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
以下是五种微生物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与B、C、D、E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没有 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按宿主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 等。
(2)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的繁殖方式为 生殖。
(3)图E中的a是孢子,图中的 (填字母,漏填不得分)都可以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中提到了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所需的微生物是图中的 (填字母)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如图所示,某小组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将蜂蜜放在离蚁穴一定距离的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时的必经之路。(如图A、B)
接着可观察到大批工蚁出动循着刚才侦察蚁走过的路去搬食物,且在蜂蜜周围越聚越多(如图C、D),这时,用橡皮擦将这条路随意擦除部分片段(如图E)。
如图F,蚂蚁在到处乱走,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必经之路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被部分擦除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步骤分析,该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该实验小组控制的变量有 个,是 。
(3)根据图中实验结果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 。
(4)通过探究,你认为通讯在社群行为中有什么意义
。
为了探究某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是否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 将同一种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该腐生细菌,乙组不接种该腐生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 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该腐生细菌,丁组不接种该腐生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 ,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 。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 ,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组的树叶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 条件。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B
22.【答案】D
23.【答案】D
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1)头 胸 腹 (2)鳃 (3)肺 皮肤 (4)气囊 中空 (5)胎生、哺乳 (6)DE
27.【答案】(1)1 肌腱 受到刺激而收缩(只答收缩给分) 神经 器官 (2)4、5、8 支点 (3)3 关节软骨 (4)收缩 收缩
28.【答案】 (1)细胞 细菌病毒(或噬菌体) (2)分裂 (3)CDE(漏填不得分) (4)D
29.【答案】(1)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吗
(2)1 气味
(3)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4)通讯是动物分工合作的前提
30.【答案】(1)该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有分解作用(或该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无分解作用) (2)腐生细菌 乙组 (3)腐生细菌和落叶类型(或腐生细菌和落叶) 丙 (4)一 变量唯一(或单一变量) (5)环境(水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