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作业(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作业(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4 16: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结构( )
A. 骨 B. 关节 C. 骨骼肌 D. 神经
哺乳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该结构组成是( )
A. 上肢骨和神经 B. 肱骨和肌肉 C. 骨骼和肌肉 D. 神经和肌肉
哺乳动物的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下列与关节的灵活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 )
关节面上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
关节囊为坚韧的结缔组织
关节囊外有坚韧的韧带
A. B. C. D.
人的上臂可以绕着肩关节做伸肘、旋转、环转等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是( )
A. 动力 B. 杠杆 C. 支点 D. 调节
人做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是( )
A.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B.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哺乳动物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 )
支撑身体 寻觅食物 躲避敌害 争夺栖息地 繁殖后代
A. B. C. D.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 猫一动不动地守在老鼠洞口 B. 狗熊偷吃蜂巢中的蜂蜜
C. 狮子和猎豹争夺食物 D. 动物的皮脂腺分泌皮脂
下图所示动物的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B.
C. D.
雄麋鹿个体之间经常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这种行为属于( )
A. 繁殖行为 B. 争斗行为 C. 防御行为 D. 社群行为
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才能学会走“迷宫”,而老鼠只经过了不足10次的尝试就学会了走“迷宫”。这说明( )
A.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强 B. 蚯蚓走的迷宫复杂
C. 老鼠走的迷宫简单 D.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文字,改变不了以前的生活习性,这是因为( )
A. 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B. 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C. 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遗传行为
D. 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难以接受人的学习行为
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类的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实现
B. 人的运动是神经调节下运动系统等多种系统配合完成的
C. 狗天生具有灵敏的嗅觉,查缉毒品是缉毒犬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D. 猕猴具有社会行为,成员分工合作更有利于在复杂环境中生存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的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 飞行、爬行 B. 跳跃、爬行 C. 跳跃、游泳 D. 飞行、游泳
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取食白蚁,这一行为形成的原因是( )
A. 生来就有的 B. 本能活动 C. 生活经验 D. 遗传物质决定的
下列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
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动物筑巢
A. B. C. D.
在进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时,除了哪一条件外, 其他条件的选择应该相同( )
A. 叶片的种类 B. 叶片的颜色 C. 叶片的形状 D. 叶片的湿度
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 海马 B. 狒狒 C. 家鸽 D. 鲫鱼
下列对狒狒群中最占优势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享有进食优先权 B.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和配偶
C. 不负责保卫群体 D. 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
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
A. 骨骼肌接受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B. 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 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D.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的觅食、避敌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下列昆虫中,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是( )
A. 蝴蝶和蜻蜓 B. 螳螂和蟋蟀 C. 菜粉蝶和苍蝇 D. 蜜蜂和白蚁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如图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2)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 ] 从[ ] 中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
(3)关节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 ] 及其周围的韧带,关节面是指 与 之间的接触面。
(4)当某人患关节炎时,关节肿痛,医生用针管从关节腔中抽出浑浊的滑液,这是[ ] 的分泌功能异常引起的。
(5)骨的运动要靠 牵拉,当它受到 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骨绕着 活动,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
如图为骨骼肌与关节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托起哑铃的动作必须在 的支配下, 同时 来共同完成,可见一个动作的完成,需要多块骨骼肌相互协调、共同配合。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 块不同的骨上。附着在骨上的部分叫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小红学习了“动物的通讯方式”一课,很感兴趣,她①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开展调查,了解到动物个体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于是她决定把蚂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资料,她②提出了“蚂蚁个体之间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吗”这个问题,并设计和实施了探究实验。后来她又③观察了蚂蚁发现比自己大得多的食物,并通过信息传递,把食物搬回洞穴的过程,感受了动物之间传递的奇妙。(1)上述案例的划线部分,分别对应了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2)蚂蚁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二十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十只,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实验人员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们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声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能够模仿母鸭的叫声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
材料二: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如果在侦察蚁回巢穴后把樟脑丸放置在洞口,发现蚁群会不知所措,找不到食物。(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由材料可看出,蚂蚁的通讯主要依靠 ,蚂蚁的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群体具有 行为。
(4)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不一定越多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1) 1 关节囊
(2) 3 关节头 5 关节窝
(3)1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窝
(4)1 关节囊
(5) 骨骼肌 神经系统 关节
22.【答案】(1)神经系统 肱三头肌舒张 肱二头肌收缩 (2)两 肌腱
23.【答案】(1)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
(2)社会

24.【答案】 (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B (3)气味 社会 (4)C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