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回首过去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为连贯的一项是( )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__________
①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②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③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④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⑤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A.③⑤①④② B.③④②⑤① C.⑤③①④② D.③⑤④②①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镜(lénɡ) 酝酿(liànɡ) 小心翼翼(yì)
B.匿笑(nì) 着落(zhuó) 截然不同(jié)
C.倜傥(tì) 莅临(lì) 翻来复去(fù)
D.分岐(qí) 侍弄(sì) 咄咄逼人(duō)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B.看见祥子进来,虎妞把筷子放下了:“祥子!你是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C.我看了电影“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D.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再塑她生命的人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宋人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热风》和散文诗集《野草》。
6.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勤劳、善良、朴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农村妇女形象。
B.《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
C.《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正直倔强、追求革命。
D.《无常》中的“白无常”又叫“活无常”,其性格不但活泼而且诙谐。
7.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象征。读鲁迅的作品,最重要的要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读《朝花夕拾》,你找到了怎样的消除与经典隔膜的阅读方法?
8.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班上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活动中,你会将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编辑成册,请你为这本小册子起一个恰当的名字。(“献给母亲的歌”、“母亲的赞歌”除外)
(2)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组成一组“母亲的赞歌”。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设计一句精美、温馨的手机短信,祝母亲节日快乐。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0.依据原文,在第②自然段中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词语,将词语按原文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1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这句话中“伏”字能否换成“停”字,为什么?
13.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第②段描写的季节包括________。
14.第③自然段中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15.文中描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雪地捕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地烤红薯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烤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扯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了一个,才知道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着走了。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了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了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幕,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间:“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嗯,是。”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太,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烤糊的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奥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6.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____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____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17.选文中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的“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的“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19.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20.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节选自《宋史》)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 )
(2)思而不学则殆( )
(3)晚年手不释卷( )
(4)及次日临政( )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及为相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读之竟日
D.可以为师矣 太祖常劝以读书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4.【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四、作文
25.题目:家有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写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B
6.A
7.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缩小与经典的距离;带着思考去读,找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查、可看有关资料去读,了解社会背景;联系现实有关的文化现象去读,感知经典的伟大。
8.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回乐烽前沙似雪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9.(1)示例:《感恩之旅》《母爱伴我前行》等
(2) 示例:它像夏日的凉风 吹走我们心头的烦躁
(3)例:妈妈,你是月亮我就是星星,你是大树我就是小鸟,你是大海我就是小鱼,你是天空我就是白云,无论你变成什么我都一直围绕 在你身边,今天我要祝你:青春常在,身体健康。
10. 长吟 缠络
11.“低唱”“弹琴”把油蛉与蟋蟀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把这两种昆虫的鸣叫说成是低唱与弹琴,生动形象地表现它们叫声的动听,表现了“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12.不能。 “伏”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如果换成“停”字,就不能表现出这种效果。
13. 总领下文中写百草园的内容 春、夏、秋三季 (意思对即可)
14.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以没有下雪时的无味反衬下雪带来的乐趣。(意对即可)
15.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在百草园捕鸟,①不仅表现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②而且与后面三味书屋的枯燥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喜欢和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6. 烤 送
17.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意对即可)
18.D
19.暗示时间的推移;交代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
20.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21. 迷惑 疑惑 放下 等到
22.C
23.(1)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2)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
24.围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说说乐于读书的好处。(意思对即可)
25.范文
家有“黄牛”老父
“……老哥动作麻利点啊,时间不早了,该出发了。”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起身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
我知道,他们又来叫父亲随他们一起到镇上卖青蚕豆了。今年风调雨顺,夏季上市的青蚕豆喜获丰收,我家也不例外。这几天,外省的许多客商到我们镇上来收购青蚕豆。家家户户都忙着摘豆卖豆,因为青蚕豆的价钱要比干豆高出很多。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父亲瘦弱的身躯在清晨的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走进黎明的晨光中。
昨天晚上,有位姐姐到我家说,她弟弟明天要到集市上去,如果愿意乘他的车,每人3元,一包豆也是3元。父亲算了算,我家的两包豆再加上他就得花9元钱……父亲拒绝了。
这些年,尽管粮食年年丰收,可父亲很节俭,总舍不得花钱。他要支撑起这个家,要供我和哥哥上学。他从不乱花一分钱,现在,乘一次车要花9元钱,他怎么可能肯呢?他只能一再辛苦自己,用单薄的肩膀去挑起几十公斤的担子。
中午,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从10里外的集市回来。见了我,他笑着说:“今天卖了个好价钱,有140多块哩!够你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吧?”说着,他径直走向橱柜,添了一碗冷饭,夹了点冷菜,坐在门槛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父亲宛如我们家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每天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地劳作在田间地头,整天还乐呵呵的。父亲额上的皱纹一道道加深了,眼中布满了血丝,银发也长了出来。岁月的犁铧,使他的身躯越来越佝偻、沧桑。
今年,我们家蚕豆大获丰收,父亲心中充满了喜悦,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