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1: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 )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wān( )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A.chuì 絮絮 shàn 碗 B.cuì 絮絮 shàn 豌
C.cuì 嘘嘘 sàn 豌 D.chuì 嘘嘘 sàn 碗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C.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D.秋游结束后,同学们都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是各得其所。
5.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刘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对小米说:“星期六你能够邀请我去你寒舍玩吗?”
D.王海见大哥欲言又止,连忙笑着对大哥说道:“大哥,别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是兄弟,愚兄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6.对下列语段的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④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A.③①④⑤②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④②
7.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1)拟写标语:读中华经典让我们知晓礼仪传承中华文明,交贤明朋友让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请你依据提示,将这句话压缩成一条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成功的活动离不开设计合理的具体活动项目。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下面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本次综合性学习帮他们再设计一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
(3)探究材料: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
【材料一】
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交友启示:_____________
8.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近期,某学校举办向英雄致敬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30多年中,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搞核潜艇,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他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
廖俊波是一位扎根基层的县委书记,勤勉敬业、忘我工作,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了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向我们展示了“一线总指挥”的时代情怀,是新时代的“铁人”。
【材料三】
2013年5月,孙杰通过微博账号“作业本”发文:“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这种言论一经发出,立即受到网友们的谴责)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0.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第①段中加点的“忍”字,说一说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11.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2.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二)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土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后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3.下列对材料一内容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提到的分歧,指的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B.材料一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主要源于“我”是当家人,关键时刻要能有自己的主见。
C.材料一中反复提到菜花、桑树和鱼塘,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路有意思”。
D.材料一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14.下列对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二第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
B.材料二第④段关于天气的描写为后文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境,渲染气氛。
C.材料二第⑤段“我不敢下阶去”主要是因为“我”十分牵挂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D.材料二第⑨段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和深化了主题。
15.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母亲是孩子的“荷叶”?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6.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17.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18.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中的“种子”指的是:
②“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中的含义是:
19.结合全文,说说“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俄而/雪骤
C.白雪纷纷/何所似 D.撒盐/空中/差可拟
2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 B.俄而雪骤(步骤)
C.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D.公欣然日(高兴地)
2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23.请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5.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7.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四、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母的爱,像一条河。它恬静,泛着微微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
请以《爱》为题目,记录下生活中充满浓浓亲情的爱的片段吧!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5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B
6.D
7.(1)交朋友(贤朋、明友等)互帮(相助)共同成长
(2)示例:诵读交友名言;讲述交友故事
(3)示例:君子之交淡如水,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与势利小人交往。
8.示例: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讴歌英雄,从英雄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绝不诋毁英雄人物,不做亵渎英雄的事情。
9.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10.母亲忍受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
11.示例:①坚韧、顽强、乐观,母亲既要忍受自己的肝病的折磨,又要面对我双腿瘫痪的事实,但她从未在我面前叫疼、叫苦。她还央求我去看菊花,试图引导我乐观、开心起来。②慈爱、细心。母亲怕激怒我便悄悄躲出去,但不放心我,怕我出事又悄悄进来。在我面前不小心说到令我敏感的词眼儿立马不说了。
12.结构上: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照应了前文(开头)。内容上:揭示了主题,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13.B
14.D
15.材料一中“我”的母亲不想“我”为难,选择走小路;材料一中“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材料二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答满2点即可)
16.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显得亲切自然,用“您”较之于“你”又能表达对母亲的尊重。
17.①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②求学路上,母亲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③摇篮前讲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
18.①“种子”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②“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19.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③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情。
20.A
21.B
22.A
23.①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飘起。)。②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4. 同“否” 离开 丢下、舍弃 拉
25. 太丘 友 家君 家君
26.(1)(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2)父亲的友人下车去拉元方,远方进了门,也不回头看他。
27.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28. 爱
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刹那间歇脚的房屋,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心里有爱。
——题记
  夏日的午后,蝉声如织,喝着奶奶泡的蜜茶,彼时正在埋头做作业的我,倍感香甜,舌尖品咂着茶的无尽芬芳,看茶烟氤氲缭绕间,模糊却又清晰的望见家人对我的那份“爱”,往事如茶烟层层浮现于我的眼前……  
  我五岁那年,我跟随着妈妈到别人家拜年。到那里,说着爸妈在家里教我的那些什么“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我带着孩子的天性进了主人儿子的房间。“哇塞!好多玩具啊!”我随手拿了个玩具起来玩,主人儿子说:“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吧!”“好啊,一起玩!”这时,我正要走过去,却看见桌上有三个红包,于是邪恶的念头在我心中滋生了……  
  玩了许久许久,妈妈喊要回家了,我急忙对主人儿子说:“那里有块积木,去拿过来吧!”趁他转身,我连忙拿了个红包塞进我口袋里,又对他说:“拜拜,我们要回去了!你自己玩吧!”就这样,跟随着妈妈走出主人家,心惊胆战的,生怕被发现。  
  回到家里后,妈妈一进门就接到了一个电话,我急忙跑回房间里去。在房里,奶奶正在看着报纸,笑着说道:“乖孙儿,你回来了,让奶奶抱抱!”这时,妈妈“啪”的一声推开门,手里拿着一把棍子,冲着我喊道:“你给我过来,我今天就要打断你的手!让你还偷拿别人东西!”我顿时被吓到了,不敢走过去,奶奶连忙扔开报纸叫道:“怎么啦怎么啦?为什么要打孩子啊!”奶奶挡在我跟前。这时,爸爸也来了,他似乎全都明白了。奶奶还在阻拦着,妈妈拿着棍子却又红润着双眼。奶奶求情道:“他还只是孩子嘛,不用计较那么多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以后记住不要就行了嘛!”“妈!爱他,还要会爱他!您这样会害了他的!您这样做,他以后就会不分是非,蒙蔽自我!您这不是爱,而是会祸害他终身的溺爱!”爸爸朝奶奶大吼了一声,奶奶顿时傻了,她也看着我不舍地走开,害怕的我正等着爸爸的挨打。这时,爸爸却抚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给我说了一些话,一些对“爱”、对人生异常重要的话……  
  匆匆已过11年,一家人闲坐小院,望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那份悠然自得,岂是外人能知……  
  夏日的午后,蝉声如织,有喝着奶奶泡的蜜茶,依然是淳朴香甜的味道,爱,在人生转折中已改变成另一种形式……这种爱,是真正的爱、毫无杂质的爱。爱里,微加了一点葱葱茏茏的小幸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