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1: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2.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 )用心去钻研,( )会领会其中的真谛。生活是一片( )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 )到幸福的花朵
只有 才 壮阔 采摘
B.只有 才 广阔 采撷
C.只要 就 壮阔 采摘
D.只要 就 广阔 采撷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应和(huò) 干涩(sè) 慈爱(cí) 翩翩起舞(biān)
B.看护(kàn) 菜畦(wā) 倾诉(qūn) 咄咄逼人(duō)
C.济南(jì) 溪水(qī) 嘹亮(liáo) 终年贮蓄(chù)
D.窠巢(gě) 静谧(bì) 撑伞(zhǎng) 召开会议(zhāo)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年人其实需要更多的关爱。
B.王大爷是个跳绳高手,每分钟能跳大约160个左右。
C.“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故乡是陕西富平人。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卖弄 澄清 凄冷 呼朋引伴
B.干涩 贮蓄 哄托 一年之计
C.倾诉 蓑衣 郎润 花枝召展
D.骄媚 诱惑 悠远 迫不急待
6.在下面语段中的[甲][乙]两处分别填写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了解天安门吗?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甲]城台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乙]城楼歇山重檐,造型典雅、金碧辉煌。
A.[甲]冒号 [乙]逗号 B.[甲]破折号 [乙]逗号
C.[甲]冒号 [乙]分号 D.[甲]破折号 [乙]分号
7.根据提示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街万巷车共享。共享单车现已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种重要交通工具,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以摩拜单车为例,在全国已运营100多万辆。共享单车在城市中的蓬勃发展,为市民短途出行、通勤接驳、休闲游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材料二】
共享单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乱停放占空间,高损毁制造垃圾。不少12岁以下的儿童违规骑行上路,有的家长让儿童乘坐在车筐、站立在车前架或后架,存在安全隐患。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管理滞后等问题,使共享单车的发展面临挑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含标点20字以内)
(2)针对目前共享单车管理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春》的节选,完成相关习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提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呢,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9.①段里对“春草”的描写中,“偷偷地”一词好在哪里?
10.“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放在“小草”的前边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④段中描写树叶、小草、灯和人等景致有什么作用?
12.赏析③段中划线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圆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通过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气候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
B.第②段运用“小摇篮”的比喻,突出小山围城的特殊地形使济南的冬天温暖。
C.第③段用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给读者勾勒了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画。
D.文章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1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从修辞角度赏析)
15.《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课文题目是编者加的。原文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之后,还有这样一段话:
树虽然没有叶儿,鸟儿可并不懒,看在日光下张着翅叫的百灵们。山东人是百灵鸟的崇拜者,济南是百灵的国。家家处处听得到它们的歌唱;自然,小黄鸟儿也不少,而且在百灵国内也很努力地唱。还有山喜鹊呢,成群地在树上啼,拉着浅蓝的尾巴飞。树上虽没有叶,有这些羽翎装饰着,也倒有点像西洋美女。坐在河岸上,看着它们在空中飞,听着溪水活活地流,要睡了,这是有催眠力的;不信你就试试;睡吧,决不冻着你。
在选编课文时,编者删去了这一段。有同学认为这一处的删减是不合理的,你觉得不合理的理由是什么?请简答。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徽饶古道坚强树
梁衡
①通常,我们确定一棵树的树龄是看它的年轮。如果告诉你,有一棵树连年轮都没有了,却还青枝绿叶地活着,你相信吗?
②三年前,我第一次经过江西婺源界的徽饶古道,发现路旁被网友称作“坚强树”的古樟卓然而立。一见这树我即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火从天而降,硬将一棵大树的树心掏空,空得只剩下一个薄壳,像一个工厂里废弃了的铁烟囱。当地为加强保护,筑了一个高台小心地将它拥立在上,四周又设了栏杆。那天我踏上高台时,庄严之情油然而生,有一种走近英雄碑的感觉。我绕树一周,轻轻抚摸着它粗涩枯硬的树皮。树皮已经很薄,六米之围的树身,只有一个指头厚度的树皮,轻轻叩击,嗡嗡有声。它完全是借助筒状的力学原理,巧妙支撑才不会倒掉。树约三四层楼高,仰头看树梢,云卷云舒,乌啼鸟落。树下有洞,洞内足够宽敞,地上长满了茸茸的绿草,如毡如毯。
③一棵树,一棵有生命的树,怎么就像一个铁烟囱似的屹立在旷野上了呢?当地人说,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突然雷电交加霹雳一声,这棵千年古樟,就如一根蜡烛一样被轻轻点燃了。大树喷着火苗,映红了半个天空,直烧了三天三夜。就是树上的余烟也袅袅地飘了半个多月。到火灭烟散时,古樟本已腐朽的内瓤已被全部烧尽,只留下了一层盔甲似的外壳。但祸兮福所倚,大火过后树的内壁已经完全炭化,反而有了抗腐能力,从此雨淋不朽,坚挺至今。天火炼木本是要它凤凰涅槃的。三年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在树腰、树梢处吐发出了一层嫩芽,渐渐地又长出一层新绿。
④这棵坚强树让我不能释怀,第二年便再去上饶婺源搜求资料。树者,书也。我想,要读懂一棵树,先得读上几本书,读懂书中的人。婺源在历史上的文化崛起是南宋之后。全县在唐代时进士屈指可数,宋代就猛增到数百人。靖康之耻,宋人南渡,大批望族、文人聚集婺源。同时,因江北为金人侵占,这里也就成了前线。于是自南宋以降,独立、坚强、自尊、向上,就成了徽饶道德的主流传统。这种精神不断砥砺发扬,长久不衰。我灯下翻书,那一个个有志、有节、有能、有为之士,如那棵坚强树一样,在历史长河的彼岸向我们默默颔首。
⑤在我看来,在古道上喊出坚强不屈第一声的人是朱弁(1085—1144)。他正当北、南宋之交的乱世,就出生在离坚强树四五十公里的紫阳镇。赵构的江南政权一成立,即派使者到金国去议和,朱弁为副使。弱国无外交,金人不但不加理睬,反将朱弁扣留,这一扣就是十七年。金人惜其才,十七年间屡屡逼他为官,他凛然道:“自古交兵,使在其间,言可从,则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他将使节印抱在怀里,片刻不离,表示若再加辱,就抱印而死。
⑥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也没有忘记尽忠报国,完成了对北国人事、景物的调查,返宋后即上递朝廷。他的流亡诗抄也成了重要文献。一般人知道汉苏武留胡十九年,却很少知道宋朱弁留金十七年。十七年的坚持,这要有多么坚定的信念?他在徽饶古道上举起一面坚守气节的大旗。
⑦婺源虽小县,却名士不绝。当历史的脚步刚刚迈过中国近代史的门槛时,有一个人出现在树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铁路工程第一人詹天佑。正值帝国主义列强欺我无人,肆意瓜分、垄断中国的铁路修筑权。不久,詹在英法两国相持不下时接手西太后去祭扫西陵的新易铁路工程,四个月通车。路在八达岭丛山中穿行,地形十分复杂。英、俄两国没有争到修路权,就封锁技术,威胁不给任何帮助。詹天佑大胆启用本国人才,并创造性地把工程变学校,一开工即招收练习生,同步教学培养。为测工程最难的八达岭隧道,他攀岩踏雪,餐风饮露。从青龙桥到八达岭地势最陡一段,他不用通常的“大回环”,而用“人”字形,两个车头,前拉后推,巧妙解决难题。京张铁路的成功,使詹天佑名扬中外,长中国人志气。科学的曙光终于初照这亘古的八达岭荒原。
⑧今年我又三访坚强树,发现虽斗转星移,这里的人们仍然守树如玉,义心不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岭脚村一位名詹永萱的文化人默默地征集文物。当时一百元收来一麻袋杂玉,他慧眼识珠发现其中一粒疑是“猫眼”,带到故宫鉴定,果如所猜,价值不菲。前面提到的乡贤,明代大臣汪鋐亲身佩带的一条玉带,居然也被他们收来。后来成立县博物馆,詹任第一任馆长,馆里多半重要文物都经他之手,那“猫眼”自然成了镇馆之宝。詹永萱的儿子詹祥生从小受父亲耳提面命,子承父业,现在是第二任馆长。詹家父子不知过手多少文物、瑰宝,虽一毫而莫取;也不知接待过多少名人要人,不卑不亢,虽布衣而有名士之风。
⑨我在树下的高台上凭栏眺望,远山一线,白云悠悠。我想平常说读懂一个人不容易,其实要读懂一棵树更难。人难过百岁,树可千年;人才几族几种,树论科、属、种,有万万千;人有衣食保障还生命多舛,而树曝于荒野,山崩地裂,雷劈电闪,却仍然挺直脊梁;人的大脑里只存有一生的记忆,树的年轮里却藏有数朝数代的沧桑;人到须发皆白时,儿孙绕膝,大不了讲讲一生的经历,可大树呢,我见过三千年的大树,立于山,临于水,居然能不慌不忙,娓娓道出秦汉唐宋。一棵树,树皮上有多少道纹路,就有多少个故事;树枝上有多少张叶片,就有多少首诗篇。你要能读懂一棵古树,就得俯下身子去吻它的根,那根里浸泡着先人的血泪;你要能读懂一棵古树,就得仰起头去看它头上的天,那天空有无言的悲欢。请读懂一棵树吧,这是在考古,在探秘,在复盘历史,在追溯文明,在破解一本自然留给我们的天书,是在回望人类自身的成长。
16.阅读全文,请你以时间顺序梳理文章的内容。
①十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场天火烧尽了千年古樟的内瓤,留下盔甲似的外壳。
②____________
③第二年再去上饶婺源,搜求历史上具有千年古樟一样有志、有节、有能、有为之士的事迹。
④____________
17.在组稿时,由于版面有限,某报社编辑将第②段A处的文段删去了。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他的做法合理吗?
A处文字:
类似的古树名木,我见过苏州的“清奇古怪”汉柏,那是雷电的杰作,四棵树撕肝裂肺,东奔西突,两千年了仍顽强地存活。也见过宁夏五百岁的震柳,那是世界级大地震的产物,一百年前,灾难之手从地心伸出,生将一棵老柳撕为两半,现在仍枝叶繁茂,如一团绿云。
答:____________
18.阅读第⑦段的内容,说说画曲线的句子是怎样结合叙述的内容进行抒情议论的。
答:____________
19.阅读⑥-⑧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徽饶古道坚强树”中“坚强”有几层含义?
答: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赏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这首散曲中,“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21.这首小令描写了九种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____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悲伤惆怅之情,能够体现全曲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六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
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600字以上。
提示: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新的校园,新的环境。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我的新同桌真幽默。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A
6.C
7. (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潮平两岸阔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8.(1)示例:共享单车有利也有弊。或:共享单车盛行后的利与弊。或:共享单车蓬勃发展(迅猛发展/盛行)既方便民众(带来便利/便民)也存在问题(暴露问题/面临挑战)。
(2)示例:①规范停放地点;②严惩故意损坏行为;③加强文明骑行宣传活动;④完善使用规则;⑤及时整理回收。
9.“偷偷地”是贬义词用作褒义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生长得快,令人不知不觉。
10.特意调整的语序突出地强调了小草嫩绿的特点。
11.侧面表现春雨的润物无声,烘托了春雨图的宁静、优美。
12.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风的和暖、轻柔的特点。
13.C
14.“不忍得”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水被水藻的绿的精神打动,不忍心结冰,从而表现出水暖、清澈透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水的赞美。
15.内容上,写出了济南的鸟——百灵、小黄鸟、山喜鹊等把济南当做自己的国家,自由自在生活的样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结构上,“睡吧,决不冻着你”与前文“温晴的天气”和“暖和安适地睡着”呼应,结构上更加严谨。
情感上,表达了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与前文一脉相承。
16. 三年前,我第一次经过徽饶古道发现树皮极薄且卓然而立的古樟树。 今年我三访古樟树,发现这里的人仍守树如玉,义心不改。(概括为具体的事件也可。)
17.不合理。汉柏、震柳虽被灾难破坏,但还有树的完整身躯,而古樟被天火掏空了树心,树皮如壳,但仍卓然挺立,对比中突出了古樟的坚强,表明我激动的原因。
合理。大树被天火掏空了树心,空得只剩下树壳,然而却长成了三、四层楼高的大树,枝叶繁茂。这足以让“我”惊奇和震撼。删去那些文字不妨碍意思的表达和文章结构的完整。
18.帝国主义垄断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封锁技术。詹天佑启用本国人才,成功修建了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在地势最陡的一段,詹天佑丢弃通常的“大回环”修路法,采用“人”字形,巧妙解决了难题,同时创作性地把工程变学校,使科学的曙光初照八达岭荒原。体现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19.①被囚异国依然坚守气节、尽忠报国。
②不受国外列强技术威胁,克服重重困难修筑铁路,长国人志气。
③为国守宝,不卑不亢,虽布衣却有名士风范。
20. 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21. 萧条、寂寞、悲凉 断肠人在天涯
22.B
23.范文:
新同学印象记
告别了小学欢快的生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初中校园,每一个面孔都是那么陌生,但张张都充满了和善的微笑。还记得开学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和他都在教室内各自学习,一个友谊之桥的工程也就从那时开始了。       
灿烂的阳光照耀在他的脸上,“反射”出一股正义的光辉,便更让我有了一种接近的感觉。我鼓起勇气凑上前,“你在干什么呢?我们交个朋友怎么样?”“可以呀!”……那时两个人的心虽然还有一些陌生,不是那么熟悉,却已拉近了距离。友谊之桥已经在初步规划中了。       
午休的时候,天气由晴天转为了蒙蒙的小雨,我约定他一起等班级内预定的兰花。朦胧的细雨中,我们共同撑着一把伞,静静地等着,那一刻我们共同撑起的不只是一把伞,更是一片友谊的天。卖花的人来了,我们各自提着一盆走在操场上,一次又一次。十二盆花被我们整整齐齐地放在了教室、走廊中。一颗颗的汗珠从脸颊上滑了下来,这时一张面巾纸递到了我的面前,抬头看了看又是那张熟悉的脸。我拿起手中的纸,擦去了头上的汗,对他微微地笑了笑,他也报之以我美丽的微笑。那一刻,友谊之桥的工程已经快要竣工了。       
体育课上,他为我的胜利而欢喜,我为他的进步而打劲儿;课上,我们共同认真思考,课后,我们一起学习探究;教室里,我们互帮互助;操场上,我们嬉戏玩耍。都在使友谊桥梁的工期不断缩短。      
升入初中我结交的朋友不止一个,然而他却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之桥会更加美丽纯洁,牢不可破。我更坚信,我们的友谊会更加美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