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4 13: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目录
01
02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思维导图
一、民俗文化
1. 不同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饮食文化常常受其影响。
2. 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牧区和________、北方和________、东部和________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课前预习
地形
气候
农耕区
南方
西部
3.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菜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菜系。
4.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____________差异,不仅饮食文化不同,建筑艺术、________、衣着礼仪等都各具特色。




风俗习惯
节日庆典
二、旅游文化
5.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西藏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云南____________、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甘肃敦煌莫高窟、广东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保护世界遗产,弘扬____________的优秀文化,加强____________,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政策。
丽江古城
开平碉楼与村落
中华民族
国际合作
1. 气候与民居。
表4-4-1
精巧点拨
地区 气温特点 降水特点 民居特色
南方地区 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而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屋高大宽敞,通风条件好;建筑材料多用砖瓦、竹木,屋檐长,屋顶坡度较________
北方地区 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 降水少,雨季短 房屋较小,密闭条件好;建筑材料多是土木,屋顶坡度较________
西北地区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大,冬寒夏热,夜冷昼热 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屋既要通风,又要防寒,多建________(填“平”或“斜”)顶屋
降水多,
雨季长

降水很少,
气候干旱


2. 我国的特色民居。
表4-4-2
特色民居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________省傣族竹楼 气候炎热潮湿,利于通风散热
________高原的窑洞 降水较少,住窑洞冬暖夏凉
内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 草原茂盛,以游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便于迁徙
湖南省、贵州省的吊脚楼 多________、________(地形类型),依地势而建,方便通风干燥
广东省的骑楼 气候高温多雨,骑楼可以方便行人避雨和遮阳
云南
黄土
蒙古包
山地
丘陵
1. 豆腐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种食物,而豆腐的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 内蒙古、西藏 B. 黑龙江、内蒙古
C. 广东、黑龙江 D. 西藏、河南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民俗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B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我国是个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的国家,这种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也必然影响到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影响可以称之为“自然的烙印”。据此,完成2~3题。
2. 藏族同胞穿衣时喜欢只穿一只衣袖而把另外一只衣袖系在腰间。这种穿着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 )
A. 气压低 B. 太阳照射强烈
C. 昼夜气温变化大 D. 气温年际变化大
C
3. 傣族居民有用相互泼水来表达美好祝愿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与傣族居住区的哪种环境特征有关?( )
A. 水热资源十分丰富
B. 水资源十分稀少而珍贵
C. 沙尘天气很多,需要不时清洗
D. 因干旱而经常发生火灾
A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据此读吊脚楼景观图(图4-4-1),完成4~5题。
4. 文中描写的吊脚楼最可能出现在( )
A. 湖南省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陕西省 D. 西藏自治区
5.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与吊脚楼的建造特点有关的自然条件包括( )
①依山而建,节省空间 ②厚实保暖,抵御严寒 ③高出水面,防潮防涝 ④通风干燥,防御蛇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C
6. 某旅行社推出“丝路驼铃”旅游路线,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从古代长安(今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至敦煌,过玉门关,至新疆。下列景点位于“丝路驼铃”旅游路线上的是( )
A. 布达拉宫 B. 青城山—都江堰
C. 明十三陵 D.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知识点② 旅游文化
D
  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21年6—7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截至2020年,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5项,和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位。据此,完成7~8题。
7. 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位于河北省的是( )
A.丽江古城 B.皖南古村落
C.承德避暑山庄 D.平遥古城
C
8. 对待文化遗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
B.促进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C.立足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其文化价值
D.高强度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D
9. “遥远的乡村、可爱的故乡;弯弯的小桥、清澈的流水;水灵的妹子、动听的歌谣……小桥、流水、人家!此景入画,此文如酒!”下列景观图最符合材料所述的是 (    )
A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自由行”综合了组团出游的低花费和自助游的自由、随意性,因此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据此,完成10~11题。
10. “自由行”在我国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
A. 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 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C. 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D. 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B
11. 丽江、成都成为“自由行”热门城市的原因不包括
( )
A. 旅游资源丰富
B. 接待能力强
C. 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
D. 交通条件便利
C
二、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至闽粤赣交界处。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盗贼和野兽不时出没侵扰。客家人便就地取材,利用土、石头和木材建造了一种城堡式住宅——土楼。土楼外观呈圆形或方形,高达五六层,楼内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
材料二 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多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安定。
材料三 福建永定土楼景观(图4-4-2)。
(1)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结合材料,分析客家人迁入永定后修筑土楼的原因。
土楼防御性强,能降低盗贼和野兽的侵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永定的林木、泥土和石材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
安全防卫
自然环境
(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当地建造传统的土楼?说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的建筑材料绿色环保。
(或不赞同。理由: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当代已经大大降低;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相符。)
  2017年7月,厦门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图4-4-3)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侧,隔鹭江与厦门岛相望,从厦门市区通过船渡到达鼓浪屿只需要几分钟船程。鼓浪屿面积1.78平方千米,岛上居民2万多人,年均游客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左右,日均上岛游客达1.33万人次,已经成为厦门旅游业的支柱。
素养提升
(1)根据材料概括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合较好,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知名度高;距离市区近,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2)鼓浪屿每天限制游客数量并以短期一日游为主,分析其主要原因。
岛屿面积小,游览接待能力有限;许多建筑遗产等旅游资源历史长远,较为脆弱,易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