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小丽调查一周内全班同学收看电视节目情况,将收集的数据制成下面的统计图。她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全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
B.一周内哪天看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C.班上哪个学生一周内看电视时间最长
2.爷爷把收获的稻谷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50袋。他称了其中的4袋,分别是39千克、41千克、38千克、41千克。他大约共收获稻谷( )。
A.1500千克 B.2吨 C.2500千克
3.小琴沿100米跑道走了3次,三次走的步数分别是138、142、143。照这样走1千米,小芳大约要走多少步?( )
A.140步 B.141步 C.1400步
4.李老师要为图书馆购置一批图书,他需要先调查( )。
A.同学们每天阅读多长时间 B.同学们在家会阅读吗
C.同学们喜欢哪几类课外书 D.同学们本学期读了几本课外书
一鞋店试销一种新款女鞋,试销期间卖出情况如下表:
尺码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数量/双 3 5 10 15 8 3 2
如果你是这个鞋店的经理,那么下次你多进尺码为( )的鞋。
A.22.5 B.23.5 C.24
6.下图是我国2015年工业用水统计图,哪个月的用水量最大?( )
A.一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7.明明生病住院了,护士在一天的凌晨2时、早晨8时、下午2时、晚上8时为明明测得的体温分别是39℃、39℃、37℃、37℃.明明这天的平均体温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A.(2+8+2+8)÷4
B.(39+39+37+37)÷4
C.(39+39+37+37)÷(2+8+2+8)
8.春季同学植树,三年级第一组4人共植树15棵,第二组5人,共植树21棵,两组平均每人植树( )棵
A.36 B.9 C.4
二、填空题
9.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不同时刻测得气温如下:14℃、16℃、15℃、22℃、13℃,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
10.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25团中学每周星期四下午举办兴趣活动课程,四年级参加活动如图表示。仔细观察如图并且回答问题。
(1)一格表示( )人。
(2)参加猜谜语小组的人数比参加象棋小组的人数多( )人。
11.下面是四(1)班男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小于130 130~135 136~140 141~145 146~150 大于150
人数 1 3 6 5 7 4
(1)按从高到矮的顺序,陈阳的身高在男生中排第10名,他的身高在( )~( )厘米之间。
(2)学校选拔篮球队队员,要求身高大于140厘米。四(1)班男同学中,有( )人可以报名参加。
12.小军家去年四个季度共用电1224度,他家平均每月用电( )度。
13.东东在电脑课上用打字软件练习打字,并记录了三次得分,可是不小心被弄脏了。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帮他算一算,第一次得( )分,第二次得( )分。如果要使平均分达到92分,第四次至少要得( )分。
打字练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分
得分(分) 8 7 93 91
14.五年级一班第一小组9人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
140 145 145 148 145 147 150 145 149
第一小组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厘米。
15.甲、乙、丙三位好朋友都参加了投篮比赛。甲与乙的平均成绩是17分,乙与丙的平均成绩是20分,那么丙与甲的成绩相差( )分。
16.环保卫士们收集废旧纸箱,13名同学一学期共收集65千克。照这样计算,43名同学一学期可以收集多少千克?(先整理条件,再解答)
( )人 收集废纸箱( )千克
( )人 收集废纸箱( )千克
三、判断题
17.小明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8米,小强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52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18.在一幅条形统计图里,直条越宽,表示数量越多。( )
19.条形统计图不能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_____
20.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 ( )
四、作图题
2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四年级一班现有图书统计表
年 月
类别 合计 故事书 文艺书 科普书 学习辅导书
数量/本 98 24 35 18 21
四年级一班现有图书统计图
年 月
五、解答题
22.某小学四年级(1)班同学回收旧电池的情况如图:
(1)平均每个小组回收( )节旧电池。
(2)四年级(1)班同学( )组回收的旧电池最多,( )组回收的旧电池最少,两组相差( )节。
(3)你还能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23.李大爷把收获的一批香蕉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70袋。他称了其中的5袋,结果分别是21千克、19千克、18千克、22千克、20千克。估算一下,这批香蕉大约一共有多少千克?
24.在歌咏比赛中,评委老师给阳阳的分数如下表。
评委 江老师 丁老师 李老师 卓老师 方老师 王老师 刘老师
评分 91 89 81 88 94 88 98
按照比赛规则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你能算出阳阳的最后平均得分吗?
25.铁道部门规定:儿童身高在120厘米以下乘火车免票,120~150厘米之间享受半价票,150厘米以上的儿童需要购买全价票。
下面是四年级二班男生身高调查结果记录:(单位:厘米)
120以下 120~150 150以上
一 正 正
(1)根据调查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里。
身高/厘米 合计 120以下 120~150 150以上
数量/人
(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3)这个班男生乘火车时,需要购买( )票的人最多。
(4)四年级二班男生从南京到苏州乘火车去旅行,每张票全价是80元,这个班男生购买车票需要多少元?
26.下面是四年级(5)班20名男生踢毽的成绩记录。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1 48 5 59 9 45 13 77 17 66
2 57 6 42 10 60 14 46 18 54
3 52 7 61 11 55 15 78 19 69
4 70 8 58 12 75 16 44 20 57
(1)整理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成绩 合计 40~49个 50~59个 60~69个 70~79个
人数
(2)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画条形统计图。
27.学校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2019年12月
类别 合计 老师 同学 父母 其他
人数 45 40 60 20
(1)请计算统计表中的合计数,并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中,纵轴上的一格表示( )人。
(4)人数最多的类别是( ),是最少类别人数的( )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电视节目的类型,纵轴表示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次,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喜欢看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她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全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应用,学会从统计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
2.B
【分析】用四袋稻谷的重量除以4,求出平均每袋稻谷的重量。再乘稻谷袋数,求出一共收获稻谷的重量。
【详解】(39+41+38+41)÷4
=159÷4
≈160÷4
=40(千克)
40×50=2000(千克)=2(吨)
则他大约共收获稻谷2吨。
故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意义求出平均每袋稻谷的重量,再进一步解答。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3.C
【分析】用三次走的步数和除以3,求出平均走100米需要走的步数。10×100=1000米=1千米,则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用平均走100米需要走的步数乘10,即可求出小芳走1千米需要走的步数。
【详解】(138+142+143)÷3
=423÷3
=141(步)
10×100=1000(米)=1(千米)
141×10=1410(步)
1410≈1400
则小芳大约要走1400步。
故答案为:C。
【点睛】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意义求出平均走100米需要走的步数,再进一步解答。
4.C
【分析】根据题意了解图书馆的用途,图书馆是同学在里面读课外书的地方,据此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A.同学每天读多长时间与图书馆购置什么书没有之间关系。所以不准确;
B.同学在家会不会阅读与图书馆购置什么书没有之间关系。所以不准确;
C.同学们喜欢哪几类课外书与图书馆购置什么书有直接关系,所以是李老师要先调查的;
D.同学们本学期读了几本课外书与图书馆购置什么书没有之间关系。所以不准确。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首先了解选项与题目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了解这一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B
【分析】根据题意观察哪种尺码的鞋子销售量最高就多进哪种尺码。
【详解】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3.5尺码的鞋试销期间销售量最大为15双,25尺码的鞋试销期间销售量最小为2双,所以应多进23.5尺码的鞋,少进25尺码的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6.D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组数据的大小关系,柱状图的最高的柱对应的月份即为用水量最大的月份,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从我国2015年工业用水统计图可以看出一月的工业用水量达40,二月是60,三月20,四月是80,那么四月用水量最大。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而得出答案。
7.B
【详解】略
8.C
【详解】有题目可知,两组总植树数为15+21=36个,总人数为4+5=9 所以平均每人植树为36÷9=4个
故答案为 C
9.16
【分析】将这5个时刻的气温相加,再除以5,求出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详解】(14+16+15+22+13)÷5
=80÷5
=16(℃)
则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16℃。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10. 1 3
【分析】(1)一格表示多少应仔细观察,标注2的位置在第2格,所以一格表示1人。
(2)用参加猜谜语小组的人数减去参加象棋小组的人数解答。
【详解】(1)一格表示1人。
(2)7-4=3(人)
则参加猜谜语小组的人数比参加象棋小组的人数多3人。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11. 146 150 16
【分析】(1)根据统计表可知,大于150厘米的有4人,146~150厘米的有7人。这两个身高范围的人数共4+7=11人。按从高到矮的顺序,陈阳的身高在男生中排第10名,则他的身高应在146~150厘米这个范围内。
(2)根据统计表,身高大于140厘米的在141~145厘米、146~150厘米以及大于150厘米这三个身高范围。则一共有5+7+4人。
【详解】(1)他的身高在146~150厘米之间。
(2)5+7+4=16(人)
则四(1)班男同学中,有16人可以报名参加。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表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12.102
【分析】由题意可得,一年有4个季度,12个月,则把1224平均分成12份,求出一份即可。
【详解】1224÷12=102(度)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关键是明确:平均数=总和÷数量即可。
13. 83 97 95
【分析】东东三次的平均分是91分,则三次的总分为91×3=273分。则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分为273-93=180分。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总分减去第二次的分数,求出第一次的分数,而第二次的分数的个位是7,则第一次的分数的个位是3,即第一次的分数是83。进而可知,第二次的分数为180-83=97。
用四次的平均分乘4,求出四次的总分。再减去三次的总分,求出第四次的分数。
【详解】91×3-93
=273-93
=180(分)
则第一次的分数是83分。
180-83=97(分)
则第二次的分数是97分。
92×4-91×3
=368-273
=95(分)
则如果要使平均分达到92分,第四次至少要得95分。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14.146
【分析】先求出9个人的身高总数,再除以9即可求解。
【详解】(140+145+145+148+145+147+150+145+149)÷9
=(285+145+148+145+147+150+145+149)÷9
=(430+148+145+147+150+145+149)÷9
=(578+145+147+150+145+149)÷9
=(723+147+150+145+149)÷9
=(870+150+145+149)÷9
=(1020+145+149)÷9
=(1165+149)÷9
=1314÷9
=146(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应用,关键是看清求几个人的平均数。
15.6
【分析】总数量÷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详解】20×2-17×2=6(分)
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要仔细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6. 13 65 43 215
【详解】略
17.×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依此分析并判断。
【详解】1.48米、1.52米分别是他们两个人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并不代表他们所在班级里每个同学的身高。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即条形统计图是用长短不同、宽窄一致的直条表示数量。
【详解】在一幅条形统计图里,直条越宽,表示数量越多。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以及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进行解答。
19.×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能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0.√
【详解】根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区别:单式统计表用于表示一组数据,而复式统计表用于比较多组的数据;
故答案为:√。
21.见详解
【分析】根据四年级一班现有图书统计表完成统计图,看清楚书目和数量。
【详解】
【点睛】画统计图时用长方形,涂颜色,并且把每种书的数量写在上面。
22.(1)18
(2)二;三;6
(3)从统计图中可知,一组比三组多回收1节旧电池,二组比四组多回收1节旧电池
【分析】(1)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四个小组回收旧电池的节数除以4即可,据此列式解答。
(2)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3)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一组比三组多回收1节旧电池,二组比四组多回收1节旧电池。
【详解】(1)(16+21+15+20)÷4
=72÷4
=18(节)
(2)根据统计图观察可知,二组回收的旧电池最多,三组回收的旧电池最少;
21﹣15=6(节)
(3)从统计图中可知,一组比三组多回收1节旧电池,二组比四组多回收1节旧电池。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3.1400千克
【分析】用5袋香蕉总重量除以5,求出平均1袋香蕉重量。再乘70,求出这批香蕉总重量。
【详解】(21+19+18+22+20)÷5
=100÷5
=20(千克)
70×20=1400(千克)
答:这批香蕉大约一共有1400千克。
【点睛】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意义求出平均1袋香蕉重量,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24.90分
【分析】由统计表可看出一共有7位老师进行评分,按照比赛规则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那么只要将这7位老师的评分进行大小比较后,去掉最大的和最小的,那么还剩5位老师的评分,根据求取平均数的方法,将5位老师的评分相加后再除5即可求出阳阳的最后平均得分。
【详解】81<88=88<89<91<94<98;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得:
(88+88+89+91+94)÷5
=(176+89+91+94)÷5
=(265+91+94)÷5
=(356+94)÷5
=450÷5
=90(分)
答:阳阳的最后平均得分为90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统计表的理解,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最后求出平均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18;1;8;9;
(2)图见详解;
(3)全价;
(4)1040元
【分析】(1)根据调查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根据表中数据,完成统计图;
(3)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买哪个票的人最多;
(4)120~150厘米之间享受半价票,其中8人享受半价票,150厘米以上的儿童需要购买全价票,其中9人为全价票,半价票×8+全价票×9得出购买车票的钱数。
【详解】(1)根据调查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里。
身高/厘米 合计 120以下 120~150 150以上
数量/人 18 1 8 9
(2)如下图:
(3)9>8>1,这个班男生乘火车时,需要购买全价票的人最多。
(4)80÷2×8+80×9
=40×8+720
=320+720
=104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如何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并根据所获信息解决问题,读懂统计表是做题的关键。
26.(1)
成绩 合计 40~49个 50~59个 60~69个 70~79个
人数 20 5 7 4 4
(2)画图见解析
【分析】(1)先利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出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填入统计表即可。
(2)根据上题中的相关数据依次标入统计图中并标出相应的数字即可。
【详解】(1)由表内序号可知,人数为20人;其余数序号填表即可:
40至49个:1、6、9、14、16,共5人;
50至59个:2、3、5、8、11、18、20,共7人;
60至69个:7、10、17、19,共4人;
70至79个:4、12、13、15,共4人。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及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出相应的数据的能力。
27.(1)165;(2)见详解;(3)10;(4)父母,3
【分析】(1)将四个类别的人数加起来,填入合计格里即可。
(2)将统计表的数据填入统计图中即可。
(3)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每格表示10人。
(4)比较四个类别的人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45+40+60+20=165(人)
类别 合计 老师 同学 父母 其他
人数 165 45 40 60 20
(2)
(3)条形统计图中,纵轴上的一格表示10人。
(4)20<40<45<60
60÷20=3
则人数最多的类别是父母,是最少类别人数的3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