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 五年级上
教学目标
1.
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语言运用: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 比喻句;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3.
思维能力:了解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及他的楷书特点,理解并朗读、背诵古诗《观书有感》。
4.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新知讲解
交流平台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
我看到同桌在读《绿山墙的安娜》,被书的题目吸引了,于是就向她借了这本书来读。
新知讲解
我看了电视剧《西游记》,被里面惊险而又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同时迷上了能上天入地、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所以就去图书馆找了《西游记》这本书来读。
新知讲解
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还有哪些找书的方法。
①可以跟着课文找书。我也是读了《忆读书》后,对文中提到的《三国演义》产生了兴趣,于是找来读。
②在读到感兴趣的书后,再找同类作品来读。我是读了《白雪公主》后,对童话产生了兴趣,就找来《格林童话》来读。
③可以找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来读。比如我觉得曹文轩的《草房子》写得很感人,便找了他的《青铜葵花》《根鸟》来读。
阅读方法分享:
新知讲解
a.信息式阅读法:捕捉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阅读.
b.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内容的目的。
c.勾画、摘录法: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d.默读法: 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掌握语义。
新知讲解
词句段运用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营养品、朋友和故地呢?
长生果指的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果子。这句话把书比作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新知讲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能让人的精神丰富,就好像是补充了营养一样,所以这句话把书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把书比作朋友和故地,是因为书籍和朋友一样能让人感到快乐和充实,书籍也和故地一样让人觉得亲切和熟悉。
新知讲解
书就像夏日的清风,能给我们带来清凉。
仿照例句,说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书就像一扇扇无形的门,门后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港湾,驶向人生的无限宽广的海洋。
新知讲解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乌申斯基 ☆书籍——举世之宝 ——梭罗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丘特
新知讲解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新知讲解
读一读,找规律。
我同意你们两个的观点,就让我们一起按照这个顺序来读一读,读完后再认真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我们是最棒的!
我认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既要让我们读书,又要让我们写作。写了什么是阅读,什么是写作,并分别作出了比喻,还写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所以排序是可以先叙述阅读(进),后叙述写作(出),最后再叙述二者的关系。
按照这个意思我认为这段话的排列顺序是:1、4、2、5、3。
新知讲解
点拨:通过寻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就能发现排序的线索。
第1、3句讲的是同一内容,都是说阅读,第2、5句都是讲写作,第4句是在总结、概括主要意思。
排序的结果是:1、3、5、2、4。
理由是:这段话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序的,先问后答形象说明,先分述后总述。
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阅读:书写提示,归纳书法家欧阳询及其书法特点。
书写提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性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时的得意之作,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
新知讲解
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方正,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新知讲解
小朋友,你知道临摹字帖的方法吗?
练习书法的方法:
(1)选择字帖,刻苦练习。
(2)先摹后临,临摹结合。
(3)认真读帖,注重运笔。
(4)持之以恒,掌握要领。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日积月累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新知讲解
古诗欣赏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镜子里来回移动。要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鉴:镜子。
徘徊:来回移动。
渠: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样。
古诗欣赏
第一首诗借方塘形象地抒写自己的读书体会。诗人先描绘了池塘像镜子一样澄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中来回移动的美好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发出自己的疑问,天光云影的美景从何而来呢?是因为水清澈才得以呈现。而水为什么会这么清澈呢?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过来。诗人以源头活水作比,揭示了只有不断汲取营养,获取新知,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道理。
赏 析:
古诗欣赏
观书有感
[宋]朱熹
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原先行船使劲推也是白费力气,今天船却能在河流的中心自在地航行。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蒙冲:古代战船。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中流:河流的中心。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诗欣赏
第二首诗借日常行舟的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猛涨,往日搁浅的大船变得像羽毛一样轻盈。水浅时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现在船却在江中自在地航行。“春水”比喻长期的读书积累,而“蒙冲巨舰”在水中“自在行”比喻对事物,对问题的突然领悟。意思是当读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融会贯通。也可以从创作的角度理解,春水猛涨恰如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
赏 析:
新知讲解
小结:这两首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读书的道理。第一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拓展延伸
读书
[宋]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
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
犹课蝇头二万言。
财富
食粮
阶梯
营养品
钥匙
面包
一、古今中外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面包 阶梯 营养品 食粮 钥匙 财富
1.史美尔斯说:“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 )之一。”
2.普希金说:“书籍是我的精神( )。”
3.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 )。”
4.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
5.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 )。”
6.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 )上。 “
课堂练习
D
B
C
A
二、根据下面四类读书人的特点,选择填空。
A.吸收有用的知识 B.读书毫无选择性
C.留下没用的 D.读完之后没有印象
1.好像从前计时的沙漏斗,读书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
2.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挤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
( )
3.像过滤豆浆的布袋,豆浆流走了,留下的是豆渣。( )
4.像宝石矿里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旁,留下了宝石。( )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掌握了写书法的要领;鉴赏了古诗《观书有感》懂得其中的道理;可以说受益匪浅,将来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观书有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