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22: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1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
课题 11.2.1三角形的内角 课型 新授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能力目标 1、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1】”内角三兄弟之争”故事引入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 老二很纳闷。提出问题:其中的道理是什么?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问题2】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有怎样的关系哪?如何得到这一结论呢? 1、量一量 用量角器测量。 学生通过测量,然后汇报结果,得出结论 2、拼一拼 利用拼图方法,得出结论学生活动: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动手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进行拼接,得到180 。教师提示:如何得到180 :平角的度数为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为180 动画演示:下图是由这两个得到180 的思路进行的拼接方法:图1 图2 图3 如图1,直线MN有什么特点?它存在吗? 直线MN∥BC,它不存在,是我们自己添加上去的。在证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说明如何添加这一辅助线。证一证:由刚才的剪拼办法,可以想出怎样的证明方法来说明上面的结论的正确性呢?首先,师生共同写出已知和求证,然后进行证明已知,求证: 证明:过点A作EF∥BC  ∵ DE∥BC ∴∠1= ∠B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 ∠BAC+ ∠2=180°(平角定义)  ∴∠B+ ∠BAC+ ∠C=180°强调:辅助线的添加 证明思路为将三角形的三个角为180 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问题4】结合图2、图3,你能得到怎样的证明方法?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简单说明同旁内角互补这一思路的证明过程。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ABC中,∠A=35°,∠ B=43 ° , 则∠ C在△ABC中,∠C=90°,∠B=50 ° 则∠A=在△ABC中, ∠A=40 ° ∠A=2∠B,则∠C=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求这三个内角的度数。例题: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 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是多少度?讲解:方位角的寻找。 AD∥BE3、填空(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为什么?(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为什么?(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为什么?(4)任意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 .4、如图,△ABC中,∠A=50°,点P是 ∠ABC与∠ACB平分线的交点. (1)求∠P的度数; (2)猜想∠P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想。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证明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为180 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作业:习题11.2第1、2、3、4题。
教学反思 1.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进行的第一次“量一量、算一算”的动手实践操作 2.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规律之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实践操作来验证新知识。3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验证-推理-小结-应用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