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22:5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课题 第2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
问题解决 能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三角板、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用尺规做一个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使得∠A’O’B’=∠AOB。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尺规作图 回顾旧知,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活动一: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活动一:动手操作,画图试验.先在一张纸任意画出一个△ABC,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一个△A′B′C′,使A′B′=AB,∠A‘=∠A,C′A′= C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画法:先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ABC在另一张上,作一个△A’B’C’,使得∠A’=∠A,A’B’=AB,A’C’=AC,(3)把你作的△A’B’C’ 放到△ABC上,观察△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其他同学作△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根据操作、观察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边角边”或“ SAS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特别注意: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组对应边.课堂练习下列图形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全等的理由.图甲与图丙全等,依据就是“SAS”,而图乙中30°的角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所以不与另外两个三角形全等.  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画法,从实践中体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归纳能力.通过练习学会简单运用三角形全等判定(二)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活动二、探索“SSA”能否识别两三角形全等(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 ) 试一试:练习册24页完成课本39页思考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例1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ABD≌△ACD. 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变式 如图,CA=CD,∠1=∠2,BC=EC.求证:AB=DE.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规范证明过程的书写.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强化学生对“边角边”判定方法的理解.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拓展提升】如图,已知AB⊥BD,ED⊥CD,且AB=CD,BC=DE,AC是否垂直于CE?为什么?引伸:若将△CDE沿CB方向平移,且其余条件不变,则结论AC1⊥C2E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在拓展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了方法上的迁移.一些基本图形经过几何变换得来的.体会变化中不变的量,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突出了“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原则.
活动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是怎么探究出“SAS”判定方法的?用 “SAS”判定三角形全等应注意什么问题?(3)到现在为止,你学到了几种证明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 系统归纳本节知识点,提高归纳问题的能力.
作业  
板书设计 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更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