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单选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相同的是
A. 绕转中心 B. 周期 C. 方向 D. 产生的地理现象
读“地球上五带”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南、北温带的叙述确的是: ()
A.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 有极昼极夜现象
C. 无太阳直射现象 D. 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多
关于地球上五带与其气候特征连线正确的是: ()
A. 热带——终年炎热 B. 南、北温带——终年严寒
C. 南、北寒带——四季变化明显 D. 热带——全年干燥
关于七大洲所处的热量带,正确的说法是: ()
A. 非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 欧洲大部分位于北寒带
C. 亚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D.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寒带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不包括( )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四季的变化
C. 昼夜交替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绕地轴旋转 B. 方向都是自东而西
C. 公转产生四季更替 D. 公转产生昼夜更替
关于地球公转至甲、乙、丙、丁四个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及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冬至-北半球昼长夜短 B. 乙-秋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C. 丙-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 D. 丁-冬至-北半球昼夜等长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 海南省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B. 天安门广场一年之内每日升旗时间不同
C. 学校教学楼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长
D. 太阳每日东升西落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在图中①②③④的位置不同,地球上各地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一样。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当地球处于③点位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B. 北京为夏季
C.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D. 此时为冬至
10月1日,地球运动所处的位置最接近()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划分五带的最主要依据是()
A.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B. 有无极昼极夜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今天比明天太阳直射点更靠近()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28日晚20:30—21:30熄灯一小时。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北京于3月 28 日晚上 20:30~21:30 举行关灯一小时活动,此时华盛顿当地时间是上午7:30~8: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理纬度不同 B. 地表受热不同 C. 地球的自转运动 D. 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小明的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 上学、放学乘坐公交车
B. 电脑不用时关机断电,尽量减少使用待机模式
C. 作业本双面使用,节约纸张
D. 时时刻刻使用空调
根据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热带,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在头顶上,气候炎热
B. ②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
C. ③地位于北温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D. ④地位于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如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太阳辐射由a至b空间分布规律是()
A. 由低纬度地带向高纬度地带逐步减少 B.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C.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增 D. 由低海拔地方向高海拔地方递减
造成由a至b太阳辐射变化的原因是()
A. 白昼长短 B. 海陆位置 C. 纬度差异 D. 天气状况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为:①异地避寒者地的地带性突出。②局限于某些群体,以中高龄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主。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C的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示意图
“地带性突出”是指异地避寒者主要来自
A. 低纬度地带 B. 中高纬度地 C. 高山地带 D. 世界各通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的纬度位置北半球低于南半球,因为此时( )
A. 南半球避寒区春暖花开 B. 南半球同纬度地带气候炎热
C. 南半球避寒区昼短夜长 D. 南半球同纬度地带气候寒冷
气候适宜,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图中里乙丙丁四地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塞胜地的可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综合题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纬度相当,但______地气温相对较低,其原因是______。
(2)C、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_____地,降水较多的是______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3)太阳直射点在______之间有规律的移动,图中ab之间的地区一年有______次阳光直射,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______洲和______洲。
(4)当太阳直射在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北半球______(昼夜长短情况),北极圈内有______现象。今天太阳直射点由______向______(方向)移动,滦州市的昼夜变化情况是______。
(5)根据气候特点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与甲乙丙丁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6)②地气候的特点______,______;该地植被是______,其叶片较小,表面有“蜡质层”是为了______。
(7)甲气候类型主要分布______在附近,如亚洲的______,非洲的______,南美洲的______等地。
(8)既有热带、温带气候,也有寒带气候的大洲有______洲和______洲。
甲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单位:°C)分布图,图中a、b、c为三条等温线,并且a>b>c;虚线表示海岸线, A地是陆地,B地是海洋。乙、丙、丁三图分别示意三种气候类型。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图乙图丙图丁图
(1)甲图所所区域位于 ________ 半球和 ________ 半球,A地位于五带中的 ________。
(2) A、B 两地气温较高的是 ________地,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
(3)根据甲图可知,此时北半球正值 ________(季节)。
(4)乙、丙、丁三图中降水季节差异最大的是 ________ 图。
读甲、乙两个岛屿轮廓图、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岛位于乙岛的______方向;甲、乙两岛屿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岛。
(2)两岛屿中,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岛,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岛;原因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我们放暑假时,甲岛的______(A或B)区域正值______(极昼或极夜)时期。
(4)A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乙岛屿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
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延续千年,绵亘万里。读图,回答问题。
(1)东晋高僧法显西行求法,其《佛国记》记载“葱岭冬夏有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其描述的区域最有可能是______。(填序号:①印度尼西亚②塔里木盆地③帕米尔高原)
(2)读图,2020年沙漠蝗分布区纬度位置特点______。
(3)本次沙漠蝗危及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国家,从地形角度分析沙漠蝗难以扩散到我国青藏高原的原因
______。
(4)从新疆出境至巴黎的中欧班列沿途所见所闻,不正确的是______。
A.品种繁多的葡萄酒
B.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C.绿草如茵的牧场
D.庄严肃穆的教堂
1.【答案】C
2~4.【答案】C、A、D
5.【答案】C
6~8.【答案】C、C、B
9~12.【答案】B、D、D、D
13~15.【答案】C、D、A
16~17.【答案】A、C
18~20.【答案】B、B、D
21.【答案】B 海拔高 D C 海陆位置 南北回归线 两 非 南极 夏至 昼长夜短 极昼 南 北 昼变长,夜变短 乙 丙 甲 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减少水分的蒸发 赤道 马来群岛 刚果盆地 亚马孙平原 亚 北美
22.【答案】(1)北 西(“北”和“西”顺序可颠倒)北温带
(2)B 海陆位置
(3)冬季
(4)乙
23.【答案】西北 乙 乙 乙 乙岛多位于低纬度,甲岛多位于高纬度 乙岛靠近赤道,甲岛靠近北极 A 极昼 北寒 热
24.【答案】(1)地势;①;
(2)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的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受到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隔;
(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