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4 17: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48分。
1.某班开展“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趣味活动。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戊戌变法 B.孙中山——洋务运动
C.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D.梁启超——辛亥革命
2.1915年后,各地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3.他指出,由专制政治趋于民主政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数千年相传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易以民主政治”。民主自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之一。材料中的“他”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其中“新的含义包括( )
A.出国留学的青年 B.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C.维护清朝统治的青年 D.遵循“孔孟之道的青年
5.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不摹仿古人……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它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6.“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7.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君主立宪 D.变法图强
8.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宇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男尊女卑 B.提倡男女平等 C.承认男女有别 D.宣传女权至上
9.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次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实业救国”
11.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3.中党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一大”时的50多人发展到2021年6月的9514.8万余人。这一数据以及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
A.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
B.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
C.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D.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14.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唱道:“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歌词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D.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
15.口号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产生积极作用。下列反映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口号是( )
A.“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二、非选题,本题共2题,共计52分。
17.一百多年前,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大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平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北京的日报减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减少到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了。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就办杂志宣传新思想。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即后人所称的“中共上海发起纪”。其后,《新青年》成为党的刊物,陈独秀邀请早期党员陈望道、李汉俊、李达等先后加入编辑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内容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发表了陈独秀的《谈政治》和《对于时局的我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剖中国社会、政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
——摘编自田子渝、徐方平、马建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演进历程和著作回顾》
(1)据材料一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李大钊、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8.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
材料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在前期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在后期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农民战争叫什么?该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3)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参与领导了洋务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梁启超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根据题干中的“他指出,由专制政治趋于民主政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民主自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之一”可以判断“他”是陈独秀,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A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其中“新”的含义包括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故选:B。
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摹仿古人”,“不讲对仗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了初步设想。所以,题干言论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关于文学方面的改变,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大力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是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选项A正确;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解析:根据“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材料与五四运动有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符合题意,ABD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关,排除。故选:C。
10.答案:D
11.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中“《劳动界》”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该刊物成为销量最大的新文化 刊物。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并不是工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是1921年7月,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A
13.答案:C
解析:在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上,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中央局书记;在中共十九大选举出的总书记是习近平;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故在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使命”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C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能体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1)原因: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3)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
20.答案:(1)自强;求富。
(2)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3)孙中山;三民主义。
(4)1921年;新中国的成立。
(5)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制定政策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要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
解析:(1)据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前期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中提出的口号是自强,在后期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中提出的口号是求富。(2)据材料二“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可知,材料二中的农民战争叫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3)据材料三“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4)据材料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是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制定政策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要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