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48分。
1.观察如表,最合适的主题是( )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黄埔军校建立
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胜利进军
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武汉“分共会议”
A.国共第一次合作与破裂 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C.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失败 D.北伐战争的失败
2.1924年1月孙中山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进行二次革命
3.孙中山曾说:“今天在这个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学校”指的是( )
A.黄埔军校 B.抗日军政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4.下面哪一人物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
A.蒋介石 B.周恩来 C.毛泽东 D.董必武
5.下图漫画发表于民国十六年四月九日,揭示的事件是( )
A.天京事变 B.北伐战争 C.淞沪会战 D.渡江战役
6.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张学良“东北易帜” B.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7.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的是(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8.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其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9.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南昌起义
10.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次会议确立了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1.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毛泽东认为“造成割据局面”的关键是( )
A.创建人民军队 B.发动工农群众 C.建立革命政权 D.发动游击战争
13.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毛泽东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的决定因素是( )
A.工农群众作为基础 B.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
C.形成中的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4.红军长征初期的一次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在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行动是( )
A.湘南暴动 B.通道转兵 C.湘西会战 D.长衡会战
15.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16.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二、非选题,本题共2题,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
材料三 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原因。(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阐述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实际上确定了哪三大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国共合作方式是什么。
(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对国共关系及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 井冈山在湘赣边境,中段则在江西的遂川、宁风、永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桂东等县之间,四面山峰环绕,颇为险要。山上还有一片平地,周围有十九个圩场,中间有上、中、下、大、小五井(村庄),山的四周都是梯田,出产丰富。周围各县农民,因受过大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较高。地势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这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罗荣桓《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
材料三 (井冈山)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因此,毛泽东反复教育干部和战士,坚决为建立这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而奋斗……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建立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 这次起义的爆发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重要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公开“分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剥削导致了民国以来社会上的种种黑暗腐败,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也均以失败告终。为此,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决定接受苏俄和共产党的帮助,与共产党合作,由此兴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故选C。
3.答案:A
解析: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任校总理,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4.答案:B
解析:周恩来于1924年9月担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十六年”及漫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十六年是1927年,此时正是北伐战争时期,B项正确;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排除A项;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1928年,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审度形势,宣布“易帜”(改北洋政府的五色旗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衡量一次革命是否成功,要看这次革命的预期目的是否达到,依此标准来看,国民大革命的最终结果是没有完成其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皆没有A项重要不能充分的表现题干的“失败”,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A
解析: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答案:D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田会议。根据关键信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在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制度。故选C。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要包括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有很好的党;有相当数量的红军;有便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但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决定因素,所以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B
解析: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境内时曾召开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按照通道会议的精神,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通道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故选:B。
15.答案:C
解析:材料“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信息体现民众对军队的支持,故C正确;A题干不能体现,排除;长征是在“反围剿”失败后进行的,故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土地革命,故排除D。故选:C。
16.答案:B
解析: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7.答案:(1)原因: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尚未强大。(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2)主要内容:改组国民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4)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18.答案:(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井冈山地处边界,地势险要;湘赣军阀之间存有矛盾;敌人统治力量较为薄弱;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
(3)是毛泽东领导下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显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表示了统治阶级企图消灭人民革命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