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4 16: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 我国考古学者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 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鉴定,这些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早期人类由此被命名为元谋人。请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考古学者判定元谋人为人类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
A.大量的炭屑 B.门齿化石 C.粗糙的石器 D.小块烧骨
2.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B.元谋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
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D.元谋人和北京人都知道使用火
3.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今北京附近的有(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5.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6.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诸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壁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7.半坡人制作的陶器种类有很多,如饮食器碗、钵、盆、杯、盂等,炊煮器罐、鼎等,水器壶、瓶等。据此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状态是( )
A.茹毛饮血,狩猎为生 B.黑陶精美,铁器锋利
C.烧煮食物,粟米飘香 D.稻谷满仓,物质丰富
8.某学生在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的时候,看到了如下展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们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②他们已经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
③原始建筑业和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他们从事农业,过着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
10.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禹最初就想传位于启 B.启夺取了禹的王位
C.启通过禅让取得王位 D.禹把王位禅让给益
11.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炎帝发明了陶器,杜康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酒器,如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的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
A.远古人类热衷发明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该陶器是炎帝作品 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12.传说舜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物。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A.部落联盟继承者必须是贤德之人 B.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
C.部落联盟会议决定首领的继承人 D.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度
1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华夏民族是历史悠久、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
B.华夏民族起先生活在交通便利的大江大河流域
C.华夏民族是炎帝与黄帝结盟形成的古老的民族
D.华夏民族是胸怀广阔、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的民族
14.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中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
A.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B.山顶洞人依据贵贱分配食物
C.北京人懂得用火御寒照明 D.河姆渡人善于进行人工制漆
15.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私有财产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农耕工具的演进 D.磨制石器的成熟
16.农业生产工具能从侧面反映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能反映出这一点的是( )
A.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B.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C.商周进入青铜时期 D.河姆渡人使用骨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计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每年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黄帝陵祭拜。平日到这里瞻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召集部族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材料三 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以“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丹朱(尧之子)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5分)
(2)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结合所学知识,他们为什么结成了联盟 (5分)
(3)从材料二可看出当时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制度叫什么 (5分)
(4)以禹为例,说说他为何可以成为部族联盟首领。(5分)
(5)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跟教材的说法是否一致 为什么 (6分)
18.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某校七(1)班学生开展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探寻活动,请你参与。(26分)
【探寻古人足迹】
材料一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里出土了大量可鉴定标本。其中石制品类型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等。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包括硕猕猴、肿骨大角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小型动物化石有啮齿类、鸟类等。
(1)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发现北京人哪些生产生活状况 考古工作者研究古人类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5分)
【探究定居生活】
材料二
(2)图2的工具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从图1到图2,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分)
材料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以图3、图4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人分别是谁。稻谷和粟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6分)
【祭拜中华祖先】
材料四 2007年4月180,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进取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材料五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再从内部来考察,与祖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协调关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中华文明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维护国家生存和延续文明的发展。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则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兼容各种不同的文明。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标志的汉字所发挥的作用,汉字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和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炎帝与黄帝巨型塑像建在黄河岸边的原因及其意义。(5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因。(5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而考古学者判定元谋人为人类的最重要的证据应该是粗糙的石器。故选C。
2.答案:B
解析: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而非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②③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从而过上了定居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C项正确;北京人使用粗糙打制石器,排除A项;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B项;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排除D项。
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河姆渡遗址出处的稻谷可以证明河姆渡的先民已经开始培育水稻,可以用来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B项正确;北京人还没有进行农业生产,排除A项;玉琮和玉壁的出土并不能说明出现农业生产,排除C项;传说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最可信的,排除D项。
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据“饮食器碗、钵、盆、杯、盂等,炊煮器罐、鼎等,水器壶、瓶等”可知,半坡人有多样的烧煮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种植粟,据此可知C符合半坡人的生活状态。A说的是半坡人吃生食,以狩猎为主,与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不符;当时铁器还没有出现,排除B;据目前考古发掘可知,半坡人不种植水稻,排除D。故选C。
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判断,这一遗址居住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已学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而且也有了原始的建筑,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且无法从图片中得出,排除。故选C。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根据“让帝禹之子启”“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可知,关于启的继位,《史记》中的记载是益让位给启,《战国策》中的记载是启通过武力夺取王位,这两个记载说明禹把王位禅让给了益,启通过和平或武力的方式取代了益。故选D。
11.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图片是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杯,该陶杯是一件酒器。由此可知我国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和禅让制度。不能反映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的相关内容。故B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可知部落联盟继承者必须是贤德之人,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为后继人”可知部落联盟会议决定首领的继承人,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推举为后继人,”可知禹和舜并没有血缘关系。禹的即位是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的结果。体现了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14.答案:C
解析: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用火照明,烧烤食物等,C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不可能使用磨制石器劳动,A项排除;山顶洞人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B项排除;河姆渡人是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使用天然漆,D项排除。
15.答案:B
解析:据图片可知,第一幅图片所示是农作物,第二幅图片所示是农耕工具,第三幅图片所示是加工农作物的工具,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产品归谁所有,并未涉及其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问题,D项只是强调的第三幅图片,D项片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农业生产工具”“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选项应体现出原始农业的产业和发展,各选项中只有骨耜是原始社会时期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最能反映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故选D。
17.答案:(1)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为了增强实力。
(3)联盟会议推选。禅让制。
(4)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因此被推举为部族联盟首领。
(5)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古代的很多传说不一定是真实的,且具有多样性,需要通过各种史料进行论证。
解析:(1)根据“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黄帝陵祭拜”“瞻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2)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3)由“召集部族联盟会议……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可知当时的部族联盟首领是通过联盟会议民主推举的方式产生的;这种制度叫“禅让制”。
(4)根据“禹因治水有功”及所学知识说明其事迹即可。(5)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状况:北京人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能制造工具,用火烤熟食物等。证据:化石。
(2)磨制。生产力的发展。
(3)图3:河姆渡人。图4:半坡人。说明在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
(4)原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炎黄部落主要的活动区域,意义: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有利于人们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加以整合;以家庭、宗族为纽带,协调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刚柔并济,兼容并包;汉字的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石制品类型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等”“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可坚定……小型动物化石有啮齿类、鸟类等”等即可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知是化石。(2)通过观察可知,图2是磨制石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据此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稻谷”“粟”及所学知识即可判断。第二小问,稻谷和粟代表的是原始农作物种植,其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4)“原因”可结合黄河的地位、传说中炎黄部落的活动区域等回答;“意义”可根据“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及所学知识回答。(5)根据“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与祖先崇拜相关……延续文明的作用”“中华文明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维护国家生存和延续文明的发展”等即可归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