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48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为此,他们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扶清灭洋” D.“还我青岛”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4.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5.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2009年4月23日下午,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位于青岛的海军博物馆,为配合这一活动,举办主题为走进海军博物馆的展览,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下列哪一事件开始(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6.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 B.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D.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7.1896 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9.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清,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悲愤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地区是( )
A.香港 B.天津 C.台湾 D.钓鱼岛
11.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是( )
A.创办强学会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创建兴中会
12.与如表所示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898年6月﹣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裁撤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13.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14.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政府准备不足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
15.义和团运动兴起过程中,提出的口号是( )
A.有田同耕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变法图强
16.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题,本题共2题,共计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图略)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于上海。轮船由最初的3艘增至1877年的30多艘,在各个口岸设有分局27处。从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7年(光绪三年),总盈利1221000两白银。
材料二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
(2)概括指出“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与哪一条约有关
(2)材料二反映了甲午战争后的什么情况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于是他们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主张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排除B。义和团运动主要反对外来民族侵略。排除C。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故选:A。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湖北织布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故选:D。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可知,这类企业属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解析:割台湾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之一。故正确答案为C。
10.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台湾民众进行的反割台斗争。
11.答案:C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9月慈禧太后等守旧派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属于当时的一手史料,而学者的研究成果、历史教科书以及影视作品都属于后人加工过的史料,属于二手史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答案:A
解析:近代前期,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的结果均以中国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是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清政府还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无法与先进的社会制度相抗衡。
1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C项正确;有田同耕,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排除A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变法图强,与维新变法运动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D符合题干要求, ABC选项中的条约赔款数额都没有《辛丑条约》多,排除。故选:D。
17.答案:(1)李鸿章。
(2)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3)产生了中国的一批近代化企业;出现近代化机器生产、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8.答案:(1)资本输出;《马关条约》。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3)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