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以故事主要人物作为题目,“慢性子”“急性子”直接点明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看了题目,就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急性子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衣服,四天内不断地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本文篇幅较长,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句清晰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冬天”揭示了故事的序幕,“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如第八至十三自然段,裁缝说服顾客在他这里做衣服,裁缝的话层层推进、逻辑严密。急性子顾客“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再如第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顾客急急忙忙地要求改成春装,而裁缝却慢悠悠地说不行,顾客泄气了,这时裁缝却慢悠悠地说行,而这个“行”却让顾客“瞪大了眼睛”,颇有相声抖包袱的艺术效果。
本课的语言表现力较强,体现了顾客“急”和裁缝“慢”的性格特点,如第二自然段中的“等不及”“性子最急”,第五自然段中的“噌的一下子跳起来”,第七自然段中的“夹起布料就要走”,第十一自然段中的“不愿意”等,都表现出了顾客的急不可耐。而“裁缝又补充一句”“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非但如此……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一连串关联词,看出裁缝说话慢条斯理,耐心解释,和急性子顾客的说话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十八自然段“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这个地方,教材给出了学习提示:“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课文配有插图,从右至左四件衣服:棉袄、夹袄,剪去一截袖子的夏装衬衫和接上
的春装,这四件衣服是急性子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提示了本课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箱”“夸”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衬”“衫”等12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反应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课时】
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初识“急性子”和“慢性子
看《疯狂动物城》里闪电与朱迪的经典片段。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闪电和朱迪。板书“慢性子”、“急性子”、“和”
如果“急性子”和“慢性子”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联系生活说说。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本单元第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补全课题)
出示插图,讲解:“裁缝”就是以做衣服为职业的人。读准“裁缝”,教学多音字“缝”。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两位性格截然不同,他们一开始就介绍自己的性格了,你能找到他们的原话吗 读一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多么有趣的主人公啊!预习时,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读懂故事、说清故事。
【设计意图:从理解课题入手,了解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特点,同时通过猜测“急性子”和“慢性子”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信息提炼,读懂故事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2.串词语,知情节。
出示词语:一卷布料、棉袄、夹袄、短袖衬衫、春装。
(1)读准字音
①学习多音字“夹”,理解“夹袄”。
引出课文中的句子“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做一做“夹书”的动作。“夹袄”是什么样的衣服 顺着学生的理解出示课文中句子“把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理解“夹袄”就是两层的衣服。引导发现表示“从两个相对的方面加压力,使物体固定不动”时读jiā,表示“双层的(衣被等)”时读jiá。
出示字典中“夹”不同读音的意思,拓展组词。
②指导书写“卷、夸”两个字。这两个字撇捺要舒展,着重强调“卷”的下半部分是“ ”,不是“已、己、巳、匕”
(2)出示插图,认一认这四种衣服款式,排一排序,说说理由(顾客的要求在变化)。
3.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1)用横线画出顾客的四次要求,用波浪线画出裁缝面对顾客时的反应的句子,圈出关键词。
①提炼顾客的要求关键词。
②提炼裁缝的反应关键词
(2)根据关键词形成表格(如表1)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冬天(第一天) 做今年冬天穿的棉袄 明年冬天交货
第二天 改成夹袄 为您服务没说的
第三天 改成短袖衬衫 好办得很,没问题
又过了一天 改成春装 还没开始裁料
(3)反馈,相机引导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竖着是按时间顺序来写。故事都有顺序。师相机板书:有顺序。
横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先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再说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再看看,这个顾客的要求有没有什么规律?冬秋夏春,是不是也暗藏着一个线索?你看,一个小小的表格,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蕴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帮助学生理清层次,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知道故事的写作顺序,为有序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三、表格助力,说清故事主要内容
1这么有趣的故事,你想不想说给别人听
出示学习小贴士:
说清故事主要内容其实并不难,可以借助表格,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讲清楚哦!赶紧试试吧。
2.师生合作,借助表格讲故事。
3.同学们,你发现了吗?说着说着,我们好像就把故事讲出来了。你看,这个表格好不好用?它呀,就是帮助我们学习的一根拐杖。接下来,就让我们借助黑板上的表格,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生自由练说。指名汇报。
4小结:借助表格,按照时间顺序、抓住主要人物讲清主要情节,我们就能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得清楚又明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表格,按时间顺序,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降低了学生概括故事内容的难度,同时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为后面的复述做好铺垫准备。】
四、聚焦“第一天”,讲好故事
1.这么多同学都能借助表格把故事介绍出来,不错。但是,听完刚才几位同学讲的,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感觉好像讲的都一样啊。你也分不出来谁讲得好,谁讲得有趣,是不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故事讲得再详细一点,这样这个故事就会讲得更有趣了。
(
想要把故事讲得生动,要注意不同角色的性格,关注细节描写哦!
)那么,如何将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呢 出示学习小贴士:
2关注细节,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1-13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表现了顾客的“急性子”、裁缝的“慢性子” 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并说说理由。
(1)关注语言描写
①顾客的“急”。
“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 夏天 春天?……”
连续追问,体现出顾客的迫不及待。(板贴:语言)
②裁缝的“慢”。
“不,”裁缝说,“就在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语言描写:一个意思分两句说,真是慢性子!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非但如此……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一连串关联词,看出裁缝说话慢条斯理,耐心解释,和急性子顾客的说话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2)关注动作描写。
①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比较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
顾客跳起来。
从“噌的一下子”感受顾客容易激动,做事性子急。
小结:这就是拟声词的魅力,它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状态或心情。
②“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夹起布料就要走”等动作描写感受顾客容易激动,做事性子急。
(3)分角色朗读,抓关键词读出“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的不同语气。
3.相机补充表格
时间 顾客的要求 裁缝的反应
第 一 天 做棉袄 三家 秋天?夏天?春天? 噌的一下子跳起来 夹起布料就要走 明年冬天 补充 可是 非但如此…… 还会……甚至……
4.学习“用自已的话讲故事”
(1)深入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找出了关键词,对重要内容不遗漏,相信同学们复述故事时会更加生动、详细。板书:重要内容不遗漏。
要讲好故事,不是背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内容讲出来,加上表情、动作就更棒啦!
请一个学生尝试生动复述。老师把他的发言录下来。
这位同学讲得这么好,他跟课文里面讲得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播放刚才的录音。验证。适机归纳“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的方法:
①基本内容不能变,重要内容不遗漏。
②人物语言要转述:人称发生变化。
出示句子: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点。
小结。在转述别人说的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准确转述;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第二人称要改变;语气词要省去;双引号去掉,冒号改成逗号。
③意思相同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进行复述,可以增、删、改,意思相同就可以,不必一字不差。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不紧不慢地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5同桌练习复述“第一天”的故事,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名复述,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理解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既能体会故事的趣味,也为生动复述做好了准备。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生动复述的有效路径。第二自然段的转述是难点,与《语文园地》中的转述练习相结合,进行重点指导,突破难点。】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借助表格,把第一天的故事内容讲给他人听。
六、板书设计: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语言
复述 有顺序 动作
重要内容不遗漏 神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小结学法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熟读了课文,还借助表格,生动复述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第一天”的故事内容。我们一起回忆回忆,当时我们是怎么一步步把这部分内容讲得很生动的?
2.小结学法
(1)找: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的词句。
(2)读: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讲:借助表格、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相机板书
二、学法迁移,讲好整个故事
1.学法迁移,提炼关键词。
出示学习要求:运用上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自由读第二、三、四天的对话,提炼关键词补充表格。
(1)体会顾客的急
“等到明年冬天,时间实在太长啦。”顾客提出,“把我那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新衣服吧。”
①找:“实在、拽、提前”,感受到顾客迫不及待想穿新衣服。
②读:读出顾客等不及的感觉
“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
①找:“实在”“等不及”,再次强调自己实在等不及了,突出急性子特点。
②读:关键词重读,读出顾客的心急
(2)体会裁缝的“慢性子”
①找出句子、关键词
②教学:裁缝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最终连布料都还没开始裁,说明裁缝做事拖拉。(读出裁缝一点都不着急的语气)
③想一想,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2.利用评价表,评选故事大王。
(1)选择其中一天,在小组内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
(2)小组推荐优秀选手进行展示,利用评价表进行评价,评选故事大王。
有 趣 的 故 事 复述有方法 声音响亮,自信大方 绘声绘色(动作、神态)
复述锦囊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利用表格,按时间顺序,抓主要人物、关键情节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学习借助表格练习详细复述。提升了语文的素养,更好地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创编故事
1.出示“噌的一下子”“夸奖、负责”“服务、感动”“名声、手艺”,读一读。
2.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经验,用上面的词语创编一个新故事: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四、布置作业
借助课后表格,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生动复述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一找
生动复述三部曲
二读 三讲
六、课外阅读链接
推荐阅读: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短篇童话集。
周锐创作的儿童文学类书籍:《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下金蛋的鸡
从前有一对懒惰的夫妻,生活十分贫困,却整日想着不劳而获,希望天上掉馅饼下来。有一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家的母鸡居然下了一个金蛋!
这对夫妻把金蛋拿到市集上去卖,赚了一大笔钱。既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么一大笔钱,夫妻二人心里都喜滋滋的。就这样,他们每天都拿一个金蛋到市集上去卖,不久便发了大财,埋下了很多田地,又盖起了漂亮的大房子,还请了许多仆人,日子过得舒服极了。
但是他们依旧很贪心,对这一切仍然不满足。有一天,妻子对丈夫说:“既然那只母鸡每天可以下一个金蛋,但它的肚子里一定有很多很多的金蛋,说不定还藏着一个大金库呢!”
丈夫听了,十分赞同地说:“没错!我们干脆把它杀了,把所有的金蛋都取出来,这样我们就不用天天这么麻烦去捡蛋了。”
说干就干,夫妻俩兴冲冲地走向鸡窝,把母鸡杀了。但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母鸡的肚子里根本没有什么金蛋,更别提金库了!夫妻俩非常后悔,但为时已晚,他们本来每天都有一个金蛋,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很快,夫妻俩把所有的财产都花光了,又过回了贫困的生活。他们住回了原来的破屋子,哀叹道:“要是我们珍惜原有的财富该多好啊!如果我们不杀那只下金蛋的母鸡,现在每天还能有一个金蛋呢!”
——节选自《伊索寓言》
4.
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傅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傅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边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看着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傅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两个亭子嘛?”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作骨架,扎成了小亭子样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傅面前说:“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师傅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民间从此就有了伞。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