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5: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论语》
准确朗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
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指,泛指多个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选择
优点,长处
学习
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警惕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流逝
这,指河水
舍弃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流逝
这,指河水
舍弃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通称
亲,不用做乘法了
普通人,男子汉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被改变志气。 ”
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仁德
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并且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也有人说笃志是牢固地记住也说得通。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文意疏通步骤:
一析重点词
二读通文句
三标尚存疑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同“又”
顺承
顺承
顺承
迷惑
独立
顺承
注释怎么说?
顺承
顺承
超过
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就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于世,
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被
人力所支配,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到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在对人生有了丰富认识的基础上,顺应自然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内容解读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做,成为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旧的知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示
转折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迷惑不解。”
【本章】第4章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本章】第5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不可偏废其一。
第四、五章内容解读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代词,……的人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要以学习为快乐,兴趣对于学习很重要。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理解语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省(xǐnɡ)字探源
甲骨文
= +
——生,通“性”,本心,
欲望。
——目,察看。
造字本义:“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静心冥想内视,观照自我本性,戒除非分之想。
《说文解字》:省,视也。
本章中有“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
篆文 误将甲骨文、金文
的“生” 写成似“眉”非“眉”
的 。隶书 则误将篆文的
写成“少” 。
“忠”字探源
金文
= (中,正而不偏 + (心)
造字本义:内心公正,不偏私情。
《说文解字》:忠,敬也。
文中的意思为:尽心竭力,应为本意的引申。
“信”字探源
金文
= (人)+ (口,说话)
造字本义:许诺,发誓。
《说文解字》:信,诚也。会意
古人云:言己所思为“诚”;践己所诺为“信”。
习(習)字探源
甲骨文
= +
——羽,翅膀。
——口,像鸟窝状。
造字本义: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行。
《说文解字》:习(習),数飞也。
有的甲骨文 在鸟巢 中加点
写成“日”状 。金文 承
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误将
金文的鸟巢状“日”写成白。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每天,名词当状语
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自己
wèi
忠心,尽心
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
的知识
复习
zēng

动词当名词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一些需要注意的重点:
曾子: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三省——多次反省。“三”“九”在文言文中指的是“多”,不是确数。
这句话重在讲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指熟练要靠自己。而忠信是“传习”之本,就是说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