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的世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下列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 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结石
D.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年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号”即将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声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 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 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次声波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A.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 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 不能控制噪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 B. 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 两者音色相同 D. 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伯牙子期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古筝,钟子期善于欣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 用力拨动古筝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 拨动不同的古筝弦可以改变古筝的音色
电动牙刷发出超声波,可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使牙刷得既干净又舒服,电动牙刷工作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 )
A. 将能量传递到牙齿 B. 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C. 音调很低人听不到 D. 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夏季,泸州市江阳公园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信息
C. 区别吉他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保持不变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蝴蝶展翅飞翔时的声音我们听不见,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频率很低,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属于 填“超声”或“次声”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很高,也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这使它可以在黑暗中飞行,蝙蝠发出的声音属于 填“超声”或“次声”.
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钟的 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 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处是钟声.
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图甲中的大象是通过 进行交流的;图乙中利用回声测定海底深度时,声波主要起 的作用.利用这种办法 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地球”之间的距离,你的理由是 .
我们敲击钢琴的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 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乙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丙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闹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这个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_________,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断定”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为了防范因地震而引起的海啸对人类造成危害,科学家通过接收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次声波建设海啸预警系统。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试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海浪推进的速度是,求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分钟。保留位小数
在地球上声音在山谷间反射会产生回声。在月球上,宇航员能否利用次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测量环形山的直径?为什么?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隧道开去,在距离隧道时鸣笛,经过听到隧道上方的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设当时的声速为,如图所示。
求: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口多远。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次声
超声
12.【答案】振动
音色
13.【答案】振动
音色
信息
14.【答案】次声波
传递信息
不能
月球与地球之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15.【答案】音调
响度
16.【答案】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固体可以传声 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真空不能传声
玻璃钟罩内还有空气
17.【答案】固 不同 振动 不能
18.【答案】解:
由得:次声波到达岸边的时间,
海浪推进到岸边的时间,
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间隔。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次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在月球上无法传播。
19.【答案】解析
设汽车的行驶速度为,由可得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
根据题意得,即,,
解得。
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
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口的距离:。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