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2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不懂就要问》,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不懂就要问》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包含三篇文章,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展开描写,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本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去私塾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向老师提问的故事。意在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也因经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的学习,学生对如何关注新鲜感的词句有所感悟,这均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力保障。但还是需要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方法上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结合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朗读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配合表演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语文知识与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基于这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唱歌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采取教师自唱歌曲《读书郎》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对孙中山位特殊的"读书郎"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不懂就要问》。
这样的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琅琅的读书声。因此,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学生以读为主,初步感知文本。
首先,多媒体出示"智慧王国大闯关",明确本课以"畅游智慧王国"为背景共设四大关,全部成功并获取通关钥匙同学,可顺利抵达智慧王国。接着,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毕,屏幕呈现第一关∶初出茅庐。以"搜集竹简"的小游戏形式,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检查,针对易读错的字词重点强调,比如多音字"背"的读音。紧接着,呈现第二关∶牛刀小试。引导学生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尚不能准确提取信息,因此我会提醒学生借助课文的插图,看看他们分别对应了故事的哪些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去私塾读书,向先生大胆提问,告诉我们"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环节三、研读感悟,指导交流
幕呈现第三关∶过关斩将。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尝试和小伙伴交流。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内容∶
内容一∶"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预设学生觉得这些词语很有新鲜感,这时我会引导学说说这里写的是什么 明确是学生读书的样子,顺势引导其发挥想象,并模仿表演,感受富有新鲜感的词语把私塾先生和学生怎样读书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内容二∶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学生汇报到此处时,我会进行提问"学问"是什么意思 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储备,不难理解就是知识、学识。接着询问你觉得怎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呢 引导从孙中山的话中找到答案∶不懂就要问。然后联系前面同学惊呆的样子和他们的对话,理解孙中山大胆提问的不寻常。顺势引导学生感受孙中山话语中的学方法,鼓励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这样的设计,学生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四、品读课文,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第四关∶笑傲群雄。这里我会引导学生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是怎样做到勤学好问的 教师适当补充总结,明确要多读书,从书本获取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勤思考,通过请教别人、查阅资料的方式做到勤学好问,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醒学生顺利通关,到达智慧王国。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会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以教师小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搜集其他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课文内容更为清晰。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请问我可以擦黑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