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区域发展战略(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区域发展战略(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5 21:5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年份
提出改革开放政策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确定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浦东
开发
西部大开发澳门回归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雄安新区
粤港澳大湾区
海南自由贸易港
上海自由贸易区
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
开放开发
建立重庆直辖市香港回归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中部
崛起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
粤港澳大湾区由“9+2”组成,即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划分的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3个
13个
6个
12个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西南地区
(1)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说,
地区经济最发达,
地区经济最落后。
(2)造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东部
西部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
自然资源等)
经济发展基础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对外开放程度
教育科技水平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3)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和
措施是什么?
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构筑世界创新高地
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
中部崛起
加强东中西互动、协调南北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壮大,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
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西部大开发
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需要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工业和城市建设成绩斐然,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为新兴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这些年各方面 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东北地区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交通枢纽中心、物流中心
新型产业: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2010七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陆地面积 686.7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 71.6%; 2016 年人口 3.7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7.1%;同年地区生产总值 15.68 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0.1%。
看教材P94,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1)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2)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请你为西部大开发提出
可行的措施。
(3)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边境贸易
东、中、西地区的合作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提出时间:2013 年
地位作用: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支撑。
范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土地面积: 205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长江经济带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走廊”,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时期的围湖造田、填湖造陆,使得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由 1950 年的 17198 平方千米减少到现在不足 6600 平方千米。尽管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
淡水资源、矿产资源
科教发达,人力资源丰富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走廊”,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时期的围湖造田、填湖造陆,使得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由 1950 年的 17198 平方千米减少到现在不足 6600 平方千米。尽管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地理位置优越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P98-99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 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地理背景 资源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基础 内部空间结构 对外空间联系
优势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腹地范围广。 区域内城市联系紧密,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辐射引领作用,长江经济带拥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衔接,对外联系便捷。
限制性因素 水污染严重、生态恶化、 化石能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 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产业同质化;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 ——
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2. 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
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
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
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长江经济带地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航运第一的黄金水道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长江经济带地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长江经济带地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长江经济带地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依靠沪蓉和沪瑞两大通道,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
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长江经济带地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
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 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
区域发展战略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
新时期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发展战略演变: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四大地区分布(地图)
四大地区特征、发展
范围
长江经济带地位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存在问题:人口稠密,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文化基础: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政策: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目前,京津冀形成 1.5 小时交通圈,推行公交一卡通和高铁互联互通;司法、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这里正在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和环首都公园。2022 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2017 年 4 月,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雄安新区规划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功能,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建设国家医疗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1)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1)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立体化的交通便捷通畅;
坐落于华北最大的湿地自洋淀周围,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2017 年 4 月,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雄安新区规划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功能,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建设国家医疗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2)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重要意义: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
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3)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重点营造优美的亲水生态环境,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新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绿色、环保、高端高新产业;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实现错位发展;
依托白洋淀湿地,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
错位发展:指行为主体在竞争中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的独特的发展模式
优势: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层次高、旅游资源丰富
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沿海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河北: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
限制性:
北京: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市化问题突出
天津:水资源严重短缺;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河北: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基础不完善
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分别代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政府领导,议一
议,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其主要措施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