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4 22:1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 的判定
CONTENTS
目 录
01
说教材
02
说教法、学法
03
说过程
04
说板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的第一节课,是直线与直线平行关系的延伸,同时也是后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内容学习的基础,初步体现了线线、线面、面面这三个位置关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本节课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将贯穿整章的学习,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认知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飞跃,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直观想象: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猜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要素。
2、逻辑推理:在判定定理的发现和论证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自主归纳总结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完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掌握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线面平行的素材和直观判断的方法,但对这些方法是否正确缺乏深入理性的分析,在空间想象和逻辑论证等方面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说教法、学法
2、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线面平行的判定条件,形成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利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习方法
1、本节课强调“直观感知-合理猜想-操作确认”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直角梯形纸片,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定理的发现和理解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问题2:你能举举你身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例子吗?
问题3:同学们的举例都给我们一种线面平行的直观印象,如何判定或说明这些例子中的直线和平面平行?
三、说过程
α
a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平行
a
α
.
P
a
α
有无数个公共点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门扇转动的一边与门框所在的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生活中的线面平行
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硬皮封面,封面边缘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在问题1复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请同学举例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通过对问题3的思考,使学生发现平行的定义是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易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探索简单易于操作的办法,此处也体现了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
动手操作:
(1)请你在将准备好的梯形的一条腰放在桌面上,观察另一条腰与桌面是否平行?
(2)再将梯形的下底放在桌面上,观察上底与桌面是否平行?
(二) 新知探究
1、直观感知
(1)直线与平面______
(2)在平面内______(有/没有)直线与直线平行
(1)直线与平面______
(2)在平面内______(有/没有)直线与直线平行
情景一
情景二
本部分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环节,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验证的过程,猜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需满足的条件。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归纳结论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猜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突出本课重点!
1.如图,长方体 中,
(1)与AB平行的平面是 ;
(2)与 平行的平面是 ;
(3)与AD平行的平面是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三)、巩固提升:
证明:连结BD.
∵AE=EB,AF=FD
∴EF∥BD(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2.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
E、F分别是 AB,AD的中点.
求证:EF∥平面BCD.
A
B
D
E
F
C
本环节设计通过两个例题,完成了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运用该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并感悟定理是通过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的转化思想。
(四)课堂小结: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线面平行;
2、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1)条件:面外一线,面内一线,线线平行;
(2)关键:找出线线平行(利用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思想:转化的思想
(五)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A组:习题2.2 A组第1、2题
B组:习题2.2 A组第1、3题
课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定义法 2.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转化:线面→线线 空间→平面 例题 规范化证明
对课堂上用到的知识点的解释说明
活用板书,将教学重点内容简练系统的体现在黑板上,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板书
谢谢大家
四、说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注重让学生动手“比划”、举实例,使学生在直观感知基础上进行合情推理获得新知.根据学生所举实例追问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立体几何历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探索和研究立体几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