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7课巴彦淖尔市五原三中
高自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说课目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要求学生识记邓稼先和“两弹一星”;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②通过探究建国以来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通过指导学生搜集建国以来科技成就资料及科学家的事迹、编写故事、制作小报等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实践的能力。 教学目标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的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豪)
②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崇高的品德,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更加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感动)
③ 通过分析探究使学生认识,科技进步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感悟)
教学目标3、过程与方法 :
①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②通过补充邓稼先和袁隆平的史料,加深学生对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体现的爱国、奉献和创新精神的理解。③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加强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重点:“两弹一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
“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演示、讲解法、讲述法、谈话法等。
学法:在教师指导、引导下搜集整理资料、制作小报、阅读教材、分析讨论。课前导学
1、指导学生分组查找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邓稼先、袁隆平的有关资料。
2、指导学生预习课本、查找资料、制作小报。 教学设计总体构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一个中心思想:自豪、感动、感悟。两个基本点::“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2、问题引导,自主阅读①“两弹一星”指什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及意义各什么?“两弹元勋”是谁?
②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的历程?
③什么是籼型杂交水稻?是谁研制的?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有哪些呢?
教学设计3、成果展示 头脑风暴 教学设计4、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①惊天阵响——原子弹研制原子弹的国际背景:
材料一:二战后美、苏在冷战中大规模加强军备。双方不断更新各种武器装备 ,核武器竞争尤为激烈。
材料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侵略的战火烧至中国边境。麦克阿瑟曾经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对外讲话中宣称,一直在积极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教学设计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教学设计③“东方魔稻”——“籼型杂交水稻”1、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到900千克,比普通水稻增产20%,普通水稻亩产量是多少?一亩地增加了多少公斤?
2、1990年全世界种植普通水稻种植占20亿亩,如果将普通水稻都改种成杂交水稻的,水稻产量会增加多少千克? 教学设计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教学设计5、 归纳概括、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二: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不竭的动力! 教学评价学完今天的历史课你有什么收获?写篇微博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各位老师辛苦了!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