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内容,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章的能力。但由于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力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好情境,用直观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概括文中四季美景,学习作者刻画景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感染熏陶,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情∶
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归纳作者写景抒情的手法,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的主题适宜创设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联系实际,体会情感。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自主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目的是搭建起文本与学生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知、感悟。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在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曾经去哪里旅游过 预设生会说曾去过张家界和桂林,从而引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
同学们,每逢假期,你们都去哪儿旅游呢 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湖南张家界,那里芳草鲜美,奇美无比;旅游胜地--桂林,那里的山千姿百态,漓江的水明洁如镜,让人见识了什么叫"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导入,不仅结合课文主题创设了情境,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勾起了好奇心。
环节二∶过关斩将,谈初印象
在本环节,我会以学生都是"小游客""的身份创设情境,要想"游玩"小兴安岭,必须通关拿下门票才行。实际就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毕,引导学生解决生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如∶
在字词方面,我会强调"挡"的读音和"刮"的书写。在内容方面,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出本文就是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这样巩固好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地基。
环节三∶欣赏游玩,交流分享
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并预设学生会回答以下内容∶
内容一∶春天∶树木、小鹿
在学生分享春天的树木后,我会先提问∶ 树木是如何成长的 学生不难找出∶"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顺势再问到∶ 作者为什么不写"长出",而是用"抽出"呢 先引导学生亲身实验,再分析出"抽出"一词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地生长的样子。然后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鹿的句子,顺势再问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师生总结出,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小鹿的可爱,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内容二∶夏天∶树木、雾
学生分享夏天的树葱葱茏茏的后,先提问∶"葱葱茏笼"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学生借助工具书得出∶"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这一答案。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用"浸"字的妙处,预设学生会联想到"浸泡"一词,从而体会到小兴安岭的雾又多又浓。最后,结合书上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加深印象。
内容三∶秋天∶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首先,我会提问∶你们眼中的树木是什么样的 在学生找到∶"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却更苍翠了。秋风飘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句话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飞舞"一词,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最后,由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帮助学生找到大自然的献礼∶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从而总结出小兴安岭的物产丰富,是一座大宝库。
内容四∶ 冬天∶ 雪、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在这一部分,我会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兴安岭冬天有多冷的句子,然后再分析"刮"字的妙处,帮助学生结合意思和实际经历总结出"刮"字更加突出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接着预设学生说看见小松鼠在枝头散步,从而分析作者用拟人的修辞写小松鼠,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小松鼠的可爱。
环节四∶发挥想象,做好宣传
在这一环节我会提出,让学生为小兴安岭写一则宣传语。(旅游好去处,非小兴安岭莫属!/拥抱自然,静品美好。)
目的是再次回味小兴安岭的特点,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五∶ 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师生总结后,布置作业∶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 写下来和同学分享吧。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形式,目的是在便于学生回顾总结的同时,还能够给考官一目了然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