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8: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的五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父亲、树林和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父亲、树林和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父亲对树林里的鸟的认真观察以及父亲和"我"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副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林中有鸟,以及对鸟儿习性的熟悉。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地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本组课文以大自然为主题展开,本文在本组中起到了引领主题,深化情感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开始转向对文本的理解,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感知,本文语言和主题相对比较隐晦,需要从抓中心、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
三、有机整合说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理解本课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父亲爱鸟的情感。(同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产生爱鸟、护鸟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相长说方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基于此,
改法上∶我采用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朗读指导法。
学法上∶通过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情境表演法让学生真正懂得观察、思考、学习。
五、情感交流说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
环节一∶ 音曲同步,导入爱鸟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走进求知的殿堂。上课伊始,我会为学生播放各种鸟儿欢快的音乐声,请学生交流感受。并对学生说∶老师看到不少同学都受到了鸟儿欢快的歌声的感染,是啊,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之前我们在《搭船的鸟》这篇课文中感受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今天可爱的鸟儿再次来到课堂。顺势引入课题《父亲、树林和鸟》
动人的旋律营造"人鸟合一"的画面,并串联旧知以带动新知。
环节二∶梳理文脉,感知爱鸟
本环节引入"放飞鸟儿"活动情境,并贯穿课堂始终。首先,明确讲解突破4大鸟笼关卡的规则。再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接着,出示第一关∶ 登楼梯解锁。请男女分别赛读。字音方面,我相机提示"凝"字的后鼻音,"翅"的翘舌音等;字形方面,请学生交流总结"翅、膀,雹,雾"的识记方法。
随后,引出第二关,也即提问∶ 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是什么 请学生默读全文,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主要内容。交流中明确∶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最后,继续读文,激励学生鼓足干劲迈向下一关卡。这样以贴切课文主题的活动情境,带动积极性的同时为情感铺垫。
环节三∶ 深入研读,品味爱鸟
语言有温度,文字有内蕴。本环节意在请学生围绕中心句,去发现思考∶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预设与学生交流如下∶
情感点一∶知鸟懂鸟(看动静、闻鸟味)
一方面,在学生读出"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望了又望"和"闻了又闻"首先,聚焦"望了又望"这个"望"字,提问学生父亲看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下文不难发现父亲看叶子动静。进而在交流中抓住父亲的话,明确父亲通过观察叶子动,结合没有风的现实,从而得出林中有鸟的推断。接着,引导学生紧紧地围绕父亲说话和观察时的语气神态。紧扣父亲说话时"喃喃着,轻声,生怕"和"凝神静气"这一投入等神态描写的关键词,指引学生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等感受到父亲对鸟儿的爱护备至以及喜爱之情。
随后,聚焦"闻了又闻",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感知父亲对鸟气味的熟悉。
另一方面,对比作者的对鸟反应和观察。
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可以找出"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见一声鸟叫。"这一句。引导学生将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与作者的简单的"看见"和"听见"对比,深入文本,联系实际体会父亲观察的细致,并在读中领悟出知鸟性,对鸟的喜爱。
情感点二∶ 人鸟合一(听歌声、知安危)
首先,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这句,通过删字法,删"真的"一词,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其包含一种惊喜,喜于人与鸟之间的情谊。
其次,抛出问题∶ 除了知鸟习性,父亲还知道什么 学生容易读出父亲的话"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启发学生从中体会到父亲不仅知鸟习性,还深知鸟安危的高妙之处。
再次,抓住作者不由发出的感慨"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提示学生交流∶父亲是猎人时可能的情况和局。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并通过表演等,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升华。进而在与文本的心灵沟通中领悟出父子俩都爱鸟护鸟,同样是用心珍惜人类与大自然的这份和谐与宁静!
环节四∶ 拓展延伸,探讨自然
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动物,对于大自然保护的现状和意识。顺势教育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层层递进的设计,目标得以实现,重难点不攻自破。
环节五∶课堂总结,蔓延自然
课的尾声,学生汇报收获,我予以补充;并请学生课下自行设计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宣传标语。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我的板书图文结合,重难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