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聚焦新目标 构建新课堂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产品有了一定的剩余,私有观念逐渐萌生,由此而产生的冲突就更为激烈,相邻的氏族为了自卫就组成氏族部落;久而久之,在五六千年前,部落之间冲突也不断加剧,相邻的部落为了自卫和扩大自己的实力,纷纷成立部落联盟,进而形成最初华夏民族核心的国家雏形。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就生活在这一时期。社会大变动、部族大融合、加速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加速了文明的降临。
这一段历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传说保留在古文献中,透过这些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我们可以窥见向国家过渡阶段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致情况和过程。
本课导语:
鸟瞰“人类文明的起源”
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
距今约1万年左右
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人
半坡人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5000年左右
良渚遗址
(长江下游地区进入文明社会)
部落联盟时期
五六千年
距今约4000年左右
陶寺遗址
(黄河中游地区进入文明社会)
考
古
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抟土造人
壹:图解“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部落
炎帝部落
阪泉
炎黄联盟
蚩尤部落
涿鹿
华夏族
炎黄联盟
逐鹿之战
【材料研读】: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特点: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思考:华夏族形成有何特点?
炎黄部落联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人文初祖】:指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贰: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
炎
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他牛首人身,号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炎帝。
炎帝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是为“神农尝百草”;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炎帝陵 山西高平(2019.6)
主要发明
●教民开垦耕种
●制作生产工具
●种植五谷蔬菜
●制作陶器
●会纺织会煮盐
●教人们交换物品
●制作乐器琴瑟
●具有天文历法知识
贰: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
黄
帝
黄帝陵 陕西黄陵
黄帝,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 名轩辕,一说名轩。 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
主要发明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制造船只
◆会炼铜
◆发明弓箭
与黄帝同时期的发明
仓颉造字
伶伦制律
隶首作数
嫘祖缫丝
【合作探究】:根据下图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上发明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贰: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
河南出土的彩陶盆
河南出土的骨笛
山西出土的人工切割
蚕茧标本
浙江出土8000年前
的独木舟
浙江出土4000年前
的绸片和丝带
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医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考古材料证明先民的传说是有根据的。
【独立思考】:说一说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历史是过去发生的真实的事件,而传说则是带有虚假色彩的神话演绎;
联系:①远古传说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传说有可能是夸大的,不可全信;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即考古能证实)的部分,才能相信。
叁:尧舜禹的禅让
禅让制: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其实质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民主)。
鼓励人们开垦荒田;
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稳定局势;解除水患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山西尧庙(2015.10)
山西舜帝陵(2018.2)
山西大禹渡(2018.2)
【大禹治水中蕴藏的精神】: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禅让”的故事,果真那么动听吗?
材料1:……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史记·五帝本纪》
译文:舜囚禁了尧,又囚禁了尧的儿子丹朱,使他不能与父亲尧见面。
材料2:舜逼尧,禹逼舜……人臣弑其君者也。 ——《韩非子·说疑》
译文:舜逼尧让位,大禹逼迫舜让位……这是臣子杀害君主的代表。
材料3:益干启位启杀之。——《古本竹书纪年》
译文:益抢夺启的王位,被启所杀。
世袭制
禅让制
传贤
传子
公天下
家天下
夏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具有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有学者推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尧都平阳,认为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思考: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立庙塑像,祭祀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几千年来,就是在这样的神话传说中,寄托着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渴望。在传说中,交融着中华民族的模样,彰显着中华民族包容兼蓄的特质。
这些传说人物穿越历史时光而来,成为凝聚华夏儿女的永久符号。
今天的我们,当心系炎黄根脉,紧扼民族律动,自觉做好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为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