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端午粽 共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端午粽 共2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4: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PPT多媒体课件播放课件或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课件或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师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PPT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PPT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4.配乐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5.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6.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PPT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PPT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PPT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PPT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9.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PPT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0.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PPT)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和爸爸妈妈去超市或市场买不同味道的粽子观察样子并品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PPT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PPT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小结: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6)PPT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让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西瓜
如A: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B: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7)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PPT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PPT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师小结: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PPT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PPT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PPT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PPT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PPT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师: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PPT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师做动作让学生理解。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作业设计:
1、把端午节的由来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端午粽
轻轻的箬叶 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种各样 花样多
热爱 思念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