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9: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自古以来,白鹭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在现代文人的眼中,白鹭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的散文《白鹭》,看看这篇文章描绘了白鹭怎样的形象。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3.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2.仔细品读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感悟文字中蕴含的画面美、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理解“精巧”“嗜好”“清澄”“铿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3.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到的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强化语感训练,重视学生对白鹭外形美、文章意境美的感受和领悟。
2.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自主学习和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课时讲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同学们,这两句诗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从中你们看到了白鹭怎样的形象?
2.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有关白鹭的图片与录像。(播放白鹭的资料,可同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
3.白鹭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在文人墨客的眼中别有一番美。那么,在现代文豪郭沫若的笔下,白鹭又有怎样的美呢?让我们到课文《白鹭》中去寻找答案。(板书:白鹭)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句
朗读要求:结合图片,自由朗读,读得通顺,读得流利,读出感情;正确认读生字新词;把握好长句子的断句,读准节奏和停顿。
1.检查字词识读。对“嫌”“蓑”“黛”“嵌”“匣”“嗜”“铿锵”等字词要重点注意其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的10个生字: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
(2)学生认读这10个生字,并适当练习组词。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以及笔画间的连带呼应。
鹤:左右结构,不能写得太宽,注意左下部分的写法,一共是四横。匣:半包围结构,注意笔画要写得匀称舒展,不能写得太宽。
(4)指名交流笔顺和字形记忆方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3.找到文眼,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4.仔细看图,阅读第2~6自然段,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学生回答。)
5.阅读第7~8自然段,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
(三)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1.导读第1自然段。
本段独句成段,是全文的文眼。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来叙写抒情。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白鹭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因为白鹭很美,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
2.导读第2~8自然段。
仔细阅读这几个自然段,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概括作者在这几个自然段中表现了白鹭哪几个方面的美。
外形美(第2~5自然段)——能看出的美
(1)第2自然段:概括写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优美。
(2)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伴随音乐,在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3)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特点,在读中体会白鹭的形体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和谐美(第6自然段关键词:嵌、镜匣)——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神态美(第7自然段关键词:安稳、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动感美/活力美(第8自然段关键词:清澄、生命)——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再读第6~8自然段,品意境美。
(1)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用一个结构相似的八字短语概括画面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板书
清水田里 静静钓鱼 和谐美
小树绝顶 悠悠瞭望 神态美
黄昏空中 低低飞翔 动感美/活力美
(2)请你从字、词、句入手,挑选你欣赏的画面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清水钓鱼图:“钓”字用得很妙。连起来读读前文的“蓑毛”,并由这“钓”字联想开去,不正暗含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吗 那份弥漫在画面里的静谧、优雅、娴静、矜持,全在一个“钓”字中让人一览无余。美丽的水田与充满生命活力的白鹭相结合,动静相宜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和谐安宁的感觉。
枝头独立图:这是白鹭彰显个性的姿态。稍加描摹之后一句“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看似闲笔带过,却让我们浮想联翩:它在眺望什么呢 青山 碧水 蓝天 白云 意境随人们的想象而开阔,画面因语言的留白而美丽。
黄昏低飞图:偶尔得见,却是作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份“相看两不厌”的意境是语言难以描绘的,上文使用的“悠然”一词,恐怕是作者内心最真最深的感受,所寻找到的唯一一个最妥帖的表达词汇。“清澄”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水的清澈透明,用来形容画面,当是婉曲的笔法,此处含义应为“清新、纯净”,即突出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这幅画面的意境美,除了“清纯美丽”之外,另一个特点较易把握,那便是“生机勃勃”——“具有生命了”。
(3)这些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常见而被人忽略的美。
3.导读第9~11自然段。
(1)作者在这几个自然段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先说白鹭没有美妙动听的歌声,似乎在批评它的不足,而后随之一扬:“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那又何须会唱歌呢 接着又一扬:“——不,歌未免太铿锵了。”是说白鹭胜过优美的歌——它像诗一样,没有铿锵的曲调,但富有音乐美。这种含蓄的音乐美要胜“歌”一筹。这样写比直接赞扬白鹭完美,更有感染力,既照应了上文对白鹭外形和内在美的描绘,又能表达出作者对白鹭的极度喜爱之情。
(2)为什么文章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
诗是美的,而散文诗说明白鹭的美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忽略。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中“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二、板书导图
三、主旨分析
本文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写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美,抒发了对白鹭蕴含的美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画如歌的美!
本文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和精巧的身段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发现: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并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等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