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洋务运动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洋务运动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4 20: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洋务运动同步训练
选择题
1.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均是下列哪一派别的代表人物( )
A. 洋务派 B. 顽固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2. 右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洋务派制造此舰的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维护清朝统治
C. 发展海外贸易
D. 进行科学考察
3.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的主旨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自立”“求富” D. “民主”“平等”
4.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A. 文武制度 B. 社会习俗
C. 思想文化 D. 先进技术
5. 某学校拟以“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宣传委员不需要查找下列哪个企业的资料(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福州船政局
6. 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创办军事工业 B. 筹建新式陆海军
C. 发展民用工业 D. 派遣留学生
7. 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这里的“他”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张之洞
8.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等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走上了富国强兵道路 B.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 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9.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这表明洋务运动( )
A. 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10.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的“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治标不治本,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C.不能改变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观念
D.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11.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为了践行这一主张,洋务派创办了(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发昌机器厂
C. 湖北织布局 D. 福州船政局
12.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随后,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此事件( )
A. 有利于加强我国东南海防
B. 标志着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3. 《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民用工业远超日本 B. 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C. 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D. 旧式武器全部淘汰
14.1875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这表明近代中国( )
A.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B.创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C.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
D.海军建设只是为了保护海外贸易
15.(洋务派)创办了一批电报、邮政、铁路等企业,近代纺织业、自来水厂、发电厂、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工业企业纷纷建立起来。上述内容反映的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是( )
A.使近代军事工业逐渐发展
B.使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
C.使中国赶上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水平
D.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筹措到大量资金
16.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17.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洋务运动( )
A.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 B.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D.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鸿章慨叹洋务事业的失败:“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败露,可以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哪一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慕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注:“和议”指的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与英法等国签订的条约;“发”指太平军;“捻”指农民起义军捻军。)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不可照抄原文)写出材料一中体现这一目的的句子。
材料二 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三 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李鸿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什么变化?在这一观点的指引下,洋务运动有何发展?
材料四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如果没有这一步的话,后面的改革就很难。
(3)根据材料四,指出洋务运动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这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20、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请举出具体事例。
材料三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0年 创办北洋电报学堂(科技、电报、通信)
1880年 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军事)
1885年 创办天津武备学堂(军事)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4)根据材料四,概括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材料五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避开老百姓的坟墓)。
——李鸿章
材料六 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根据材料五、六,概括李鸿章的主张及其理由。
答案
1-5ABADC 6-10CCDDB 11-15CDBAB 16-17DD
(1)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正确。原因:①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它是一次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②洋务派单纯地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
19、(1)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抵抗列强侵略。“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2)主张兴办民用企业。洋务运动由以“自强”为口号发展军事工业,转而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民用企业。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失败。因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掠夺,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0、(1)清政府中的开明官员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强大;洋务派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引进西方军事技术。
(2)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侧重外语、军事、科学技术;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4)排斥(拒绝、抵制)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任答两点即可)
(5)中国自建铁路(或解决运输问题)。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或增加老百姓的谋生手段);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建设;拆迁百姓房屋可多给补偿。(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