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8: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6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6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6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4课《蜜蜂》,跟老师一起读读课题吧。
提问: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写的,让我们先通过课后“资料袋”提供的信息了解一下这位作者吧。请大家先轻声读一读。
提问:通过资料袋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选自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可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它记录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那读了法布尔说的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预设:读了法布尔说的这句话,我知道了他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会不断观察、触摸,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提问:是的,学完《蜜蜂》一课后,相信你们对法布尔说的这句话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新授
提问:这篇课文写了法布尔做的一个实验。法布尔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也就是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个实验的结论又是什么?下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呢?
提问: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课文第1自然段交待了实验的目的;2-7自然段写的是实验的过程;第8自然段写了实验的结论。
提问:对,课文开头和结尾分别用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结论,中间的6个自然段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过程。
提问: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验目的吧。请大家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提问: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
预设:法布尔要做的实验是看看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提问:那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
预设: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提问: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这只是作者听别人说的。他做实验就是想验证这是不是真的。“辨认”的“辨”写的时候要注意,中间部分是“点撇”。这就是他实验的目的。
提问:你们看,法布尔并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说法,他认为要确定蜜蜂是否有这样的能力,还得靠自己去求证。
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目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过程。请大家先读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做了什么,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提问:这个自然段第1、2句话,具体写了法布尔做了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第1句话,这句话写了法布尔做了什么呢?
预设:这句话写了法布尔捉了一些蜜蜂,放进纸袋里。
提问:是的,法布尔首先捉蜜蜂放进纸袋。第2句话写了法布尔做了什么呢?
预设:第2句话写了法布尔走到四公里外,给蜜蜂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把他们放了出来。
提问:对,简单说,就是法布尔到四公里外做记号放蜜蜂。
提问:你觉得法布尔在做这两步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先来想想他为什么要把捉来的蜜蜂放在纸袋里?谁来交流。
预设:我觉得法布尔把蜜蜂放在纸袋里是为了让蜜蜂看不到外面的情形,分不清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还能飞回去,就能证明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提问:对,那他为什么要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呢?
预设:法布尔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是为了能准确记录实验的结果。如果蜜蜂在自己回到家之前就飞回蜂窝,小女儿就可以帮助自己记录飞回蜜蜂的数量了。
提问:对,这点可以在下文中得到证实。大家看,没等我跨进家里,小女儿就冲过来,告诉我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看来,法布尔已经预想了各种实验的结果,并做了相应的准备。那他为什么又要走了四公里路,还在蜜蜂身上做了记号呢?
生3:我觉得法布尔特意走了四公里路,是为了走远点,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另外,他特意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是为了将做实验的蜜蜂和其他蜜蜂进行区别。
提问:是的,四公里相当于4000米,一个成年人步行四公里要近1个小时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足够看出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再看看下文中的这句话“第二天,法布尔检查蜂窝,是如何在一大群蜜蜂中辨认出哪些是参加过实验的蜜蜂呢?”对,就是靠它们身上白色记号啊。
提问:大家发现了吗?法布尔的每一个做法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出最为准确而科学的实验结论。由此,你能感受到法布尔有着怎样的科学态度呢?
提问:对,他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问:法布尔在放飞蜜蜂之后,他观察到了什么情况?内心又有什么想法呢?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这三句话,借助表格内容说一说。
提问:我们一起来交流下,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预设:法布尔观察到蜜蜂向四面飞散,他猜测它们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预设:法布尔观察到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猜测蜜蜂这样飞大概可以减少阻力,并怀疑它们飞得这么低,看不到遥远的家。
提问:这里的“大概”就是“大约”的意思。作者先写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再写了内心的想法,这几句话让我们了解到法布尔不仅用心观察,而且勤于思考,这都是因为他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啊!那如果把这几句话中的“左右”“好像”“大概”去掉,你觉得可以吗?
预设:我觉得“左右”不能删去。从这个词可以知道法布尔用来做实验的蜜蜂并不是整整二十只。
预设:“好像”“大概”也不能删,因为蜜蜂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和蜜蜂飞得很低可以减少阻力都是法布尔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的猜测。
提问:是的,这三个词语看上去并不起眼,却使文章的表达更为准确。
提问:做完准备工作后,法布尔还做了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课文3-7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
提问: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回答。
预设:3-7自然段主要写了法布尔记录飞回来的蜜蜂的数量。
提问:对呀,法布尔在放蜜蜂后,用心记录着飞回来的蜜蜂的数量。现在你能借助板书,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连起来说说实验的过程吗?
提问: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说的。
预设:法布尔先捉了些蜜蜂放进纸袋里,接着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给蜜蜂做上记号并放飞,最后记录飞回来的蜜蜂的数量。
提问:这位同学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了,可真了不起。
三、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重点学习了第2自然段,知道了他第一步、第二步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他是怎么记录飞回的蜜蜂数的,以及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四、作业
1.借助板书说一说实验的过程。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题和第二题。
板书
14蜜蜂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捉蜜蜂放进纸袋
实验过程 到四公里外做记号放蜜蜂 严谨、求实
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