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研究些什么【2022-2023沪教版九上化学精优课件含视频】(课件5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2022-2023沪教版九上化学精优课件含视频】(课件59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15: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九上化学同步精品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沪教版九上化学精品课件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绪言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共2 课时)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初步学会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伴随发生的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1
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3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目 录 Contents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步入化学的殿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与物质有关的美丽的画卷,它将告诉你化学研究的内容:
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是用什么方法来制取和合成的 会发生那些变化
学习化学
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你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新课引入
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研究的对象:
物 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新课讲解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和状态等)
白色圆柱形固体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石蜡慢慢融化,时间长了会逐渐变短甚至消失
烧杯内壁有水雾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4、向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教材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粗玻璃管内有白烟生成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有白烟生成
新课讲解
结 论:
石蜡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新课讲解
原 物 质
变化的条件
现 象
新物质
颜色、状态、气味等
加热、点燃、通电等
色态变化;光热现象;形成烟雾、气体、沉淀等
颜色、状态、气味等
归纳:观察实验的方法
新课讲解
原 物 质
变化的条件
归纳:观察实验的方法
现 象
原 物 质
变化的条件
归纳:观察实验的方法
现在大家想一下,蜡烛在燃烧时都发
生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
新课讲解
交流与讨论
点燃时,蜡烛发生哪些变化?
⑴起始, ;
⑵点燃后, ,火焰上的白瓷板表面有_____ __,蜡烛逐渐 变短 ;
⑶刚熄灭时, ;
⑷熄灭后一段时间, 。
蜡烛熔化
产生火焰放热
黑色粉末
烛芯上方出现一缕白烟
蜡烛液体凝固
无新物质
有新物质
无新物质
无新物质
有新物质
交流与讨论
新课讲解
烟与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温馨提示
注意“燃烧”:
燃烧是化学变化
在空气中的“燃烧”常有氧气参加
新课讲解
典例精讲
例1.(2022江西省卷)学校开设 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修剪盆栽 B. 制作木雕
C. 烧制瓷器 D. 整理桌椅
典例精讲
【答案】C
【解析】A、修剪盆栽,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制作木雕,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烧制瓷器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整理桌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典例精讲
例2.(2022山东泰安)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海水制镁 B. 钻木取火
C. 粮食发酵 D. 冰雪融化
典例精讲
【答案】D
【解析】A、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雪融化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典例精讲
例3.(2022四川南充二模)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典例精讲
【答案】B
【解析】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层火焰最明亮,故选
项说法错误。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出热量,稍有
黑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
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
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
蜡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比较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
联系
实例
没有产生新物质
是否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外形或状态改变
不一定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归纳一:物质的变化
归纳小结
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等
⑵能量变化:
化学能
光能
热能(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电能
其它
⑴现象:
归纳二: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归纳小结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联系
举例
物质的性质
决定
物质的变化
体现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个过程,它的发生需要时间
在描述时常会用到“是”“能”
“会”“易”“具有”“可以”
等词语
①酒精易挥发
①酒精挥发
②木炭能燃烧
②木炭燃烧
归纳三: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比较
归纳小结
物质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归纳四:常见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典例讲解
例4.(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典例讲解
【答案】B
【解析】A、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B、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C、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D、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综上所述:选择B。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例5.(2021·四川眉山)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A、贴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途,说法错误;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答案:A。
A
典例讲解
小结:
有些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有些化学变化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如:石蜡、酒精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
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能量。
如: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归纳小结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空气是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多种成分的气体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新课讲解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新课讲解
实验与探究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
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
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新课讲解
实验仪器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
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②药品:红磷、水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
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③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
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
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新课讲解
注意事项
①红磷要过量; ②装置必须密封;
③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
⑤弹簧夹要夹紧; ⑥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新课讲解
讨论与交流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装置漏气;(2)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新课讲解
1、下图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可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是什么
(2)燃烧后,钟罩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能不 能支持燃烧 为什么
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钟罩内水面上升,约占钟罩体积的1/5。
不能。若氮气能支持燃烧,红磷会继续燃烧,玻璃钟罩内的水面会上升更高 。
典例讲解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组成
表示方法
性质
举例
联系
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空气、海水等
氧气、氮气等
由一种物质组成;
组成固定
由多种物质组成;
组成不固定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物理性质,
各物质保持着各自的
化学性质
用符号表示
无固定符号
混合物都是由纯净物组成的
归纳与总结
归纳小结
区分:
(1)不能与物质的名称混淆。如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的名称,属于纯净物,而不能认为“氧”“磷”代表两种物质。
(2)不要被一些字眼所迷惑,如“清新、清澈、洁净、混合等”,如清新的空气属于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则属于纯净物。
纯净物与化合物的区别
归纳小结
例6.(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河水
C.苏打水 D.蒸馏水
典例讲解
【答案】D
【解析】A、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含有泥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故选D。
活动与探究
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观察发生的现象。试讨论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
说明:
都得到黑色残渣
这些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新课讲解
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人们不断地探索物质的组成,终于发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元素组成。如氧气、氮气、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铵等。 物质的组成——元素:
(1)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
(2)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所含元素相同。
归纳小结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物质的组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宏观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
新课讲解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 构成的,各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物质 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微粒
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构成——微粒:
物质的构成
(微观概念)
新课讲解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金刚石晶体结构模型
石英晶体结构模型
石墨结构模型
新课讲解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以此为基础,科学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资源,生产出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的各种用品,并不断拓展着各种物质的使用范围。
新课讲解
钻石
八面体金刚石
玻璃刀头上的金刚石
金刚石的结构
金刚石
金刚石
观察下列图片,想一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新课讲解
石墨电刷
石墨的结构
石墨制的铅笔芯
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石墨
观察下列图片,想一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石墨
新课讲解
观察下列图片,想一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交流与讨论
新课讲解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交流与讨论
新课讲解
例6.(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典例讲解
【答案】A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则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该选项
说法正确;B.氦气通电时发出粉红色的光,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
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煮沸能
使硬水软化,是因为煮沸时能除去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不能除去所有
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典例讲解
小结:
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六个方面?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4、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归纳小结
1.(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
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A
达标检测
2.(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衡阳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南岳剪纸 B.石市竹木雕
C.常宁版画 D.未阳糯米酒
D
达标检测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预习第2节。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